前言:
并非每個人都會患癌,但癌細胞存在于每個人體內。抵御癌癥,需要我們改善生活方式,在日常的飲食、鍛煉、情緒與環境中有所行動;需要我們彼此關懷,為癌友提供支持與慰藉。預防和抵御癌癥,是每個人的戰爭。
【書籍名稱】:《每個人的戰爭》
【作者】:
大衛·塞爾旺-施萊伯醫生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教授,該校整合醫療中心的聯合創始人,擁有醫學博士及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因其在精神病學所取得的成就,他贏得了2002年賓夕法尼亞州精神病學協會總統獎。他是“無國界醫生”(于199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在美國分支機構的創始人之一,并于1991年作為志愿者前往伊拉克。
31歲時,享有優越的學術成就與前景,身為壁球隊隊長、自認“身體非常健康”的施萊伯醫生意外檢測出核桃大小的腦部腫瘤,從此開始了與癌癥爭奪生命主動權的戰役,并在此后充實而富有意義地生活了18年。
【閱讀目標】:
1、了解癌癥是怎么的產生的,他是如何在人體中起始、生長、變化
2、如何預防癌癥
3、我應該如何調整我的生活方式
【閱讀感受】:
1、作者的故事,讓我聯想到我身邊很多患癌癥的朋友,他們有一些已經離開了人世,有一些仍在抗癌的道路上奮斗著。我影響最親的就是我的姑媽,因為我跟表妹的年齡差不多大,所以我經常到我姑媽家玩耍,姑媽對我也特別照顧。在我大學的時候,家里突然告知我說去探望一下姑媽,她得乳腺癌了。看到姑媽光著頭,面容也特別憔悴,那時候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癌癥病人是怎樣的。太可怕了。后來聽說姑媽切除一邊乳腺后恢復了,一直都挺好的。但是不久又告知她復發,一般復發就意味著沒救了。后來折騰了1年多,就宣告離開人世了。
隨著自己的長大,得知身邊還比較熟悉的人得癌癥、死亡···還蠻多的。根據書中說,每6個人會有一個人患癌癥,原來,癌癥離我們那么近。在癌癥成為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平均每6人就有1人死于癌癥(見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的當下,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什么,來降低患癌的可能?對于癌癥患者而言,在接受常規癌癥治療手段(如手術、放射療法、化學療法)的同時,還能在生活中做些什么,來鞏固治療效果,防治癌癥擴散?
這是我想了解和傳遞更多抗癌知識給身邊的人的。
2、患了癌癥并不意味著死亡哦,統計資料是信息,不是判決書。
哈佛大學的動物學教授古爾德發現,在描繪存活時間的曲線上,大于8個月的曲線自然伸展,并且拖著長長的尾巴。也就是說雖然中值只有8個月,但曲線尾端的人卻活了數年。而且,這個數據中的人接受的是十幾年前的醫療手段。他完全有希望成為更長尾巴上的一員。后來,古爾德死于其他疾病。去世時,他完成了自己的巨著,度過了充實的一生,那已經是20年之后了。他的存活時間整整比預測長30倍。
3、癌癥發生原理
像一切生物一樣,我們的身體時刻在生成有缺陷的細胞,當缺陷細胞失控時,就變成了強盜般全副武裝的癌細胞,游離于健康身體所遵守的任何規則之外。它無視組織發出的停止繁殖的信號,瘋狂分裂,分泌出特殊的物質毒害那些健康的組織,征用附近的血管,強迫它向四周擴張。癌癥,會把人的身體拉入戰爭狀態。
4、檢測和抑制這些缺陷細胞的機制
A.免疫系統;
B.炎癥;
C.血管。
5、從飲食、鍛煉、情緒、環境四方面,有力預防和抵御癌癥
飲食:
【下一步行動】:
1、飲食調整
從今天開始要多吃蔬菜,特別是晚餐,簡單解決就可以了。
每天喝2000ml的水,買上加上檸檬哦,增加體內的抗氧性
在家增加水果,每天都吃水果,養成習慣
明確知道哪些致癌物質,千萬不能吃
注意的點:我會吃薯片、薯條那些膨化食品,杜絕。家人會吃隔夜菜,杜絕!出去吃飯也會偶爾吃一下泡菜,杜絕!
2、運動
每周4次以上瑜伽或者跑步
冥想
剛好買電腦送了一個運動手環,戴起來,監督自己的睡眠、運動,太好了,哈哈。以后不會糊里糊涂了,月總結的時候也有跡可循了。
3、情緒調節
每天記錄小確幸,做個幸福小富翁
4、環境
【每日一句】:
我們習慣于把對生命本質的追求推遲到明天,因為似乎總有時間來尋求幸福。癌癥能治愈這種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