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永遠是愛孩子的,但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不被孩子們所接受;父母有父母的問題,孩子也有孩子的問題,兩者均可說是自己的問題,但永遠不能說是對方的問題。(下面我說的話是以這兩句話作為基礎的)
第一,孩子的叛逆永遠不是偶然的,其實它是必然的,是因為以前雙方都有一些矛盾,沒有能很好的解決,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兩個問題沒有解決,五個問題沒有解決,十個問題沒有解決......雙方再加上有情緒埋藏在內心里,終會有一天,當雙方的情緒再也壓抑不住時,爭吵變產生了。這時父母想出來了一個名詞叫做:叛逆。
第二: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說什么孩子就做什么,孩子是很聽話的,等到孩子15歲(大約初三)到18歲(大約高三)這個階段的時候,孩子內心會有了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認知,當孩子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產生沖突時,父母總認為,“你還小,不懂事,你需要這樣做那樣做,你才會有好的出路”然后父母一下子就否掉了孩子的想法,孩子當然不樂意了,會做出一些父母異想不到的事情。父母就說這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怎么怎么不聽話呀。其實這是源于孩子脫離了父母的控制,父母控制不了了。
第三,有一些父母經歷了一些苦難之后,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它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經歷他的磨難,不想讓孩子走彎路,(這個出發心是很好的,我非常的贊同)但請父母想一想,如果你沒有經歷那些苦難,你怎么能有今天的成功;如果孩子不能去經歷他人生中的磨難,又怎么能有屬于他的成功呢?
第四:從更高的角度來看,生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它的人生,家長不能因為經歷的東西多,而去否認孩子的想法,因為每一位家長都曾當過孩子,而孩子從未當過家長。家長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與認知附加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有它的想法和人生,他應該去走他的人生大道。如果孩子的想法太異想天開或是不切合實際,這時的家長不應該去否定或教育孩子。
第五,孩子想得到父母的信任,因為信任是溝通的橋梁和基礎。
孩子想得到父母的陪伴;家,永遠是最幸福的港灣,因為正是有了家人的陪伴。
孩子想得到父母支持,因為有了父母的支持,會讓孩子越來越有自信。
孩子想得到父母的引導,有了正確的引導,會讓孩子身心健康。
父母需要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