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六月,
對于Beyond的歌迷,或者黃家駒的歌迷來說。
都會感到唏噓,唏噓是黃家駒很喜歡用的一個感嘆詞。
他生于六月,
也在六月離開。
很多人也很喜歡看三國,
對三國故事了如指掌。
但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唏噓,
因為劉備白帝城托孤去世的時候也是六月。
巧合的是,黃家駒的生日和劉備的忌日同一天。
都是六月十日。
如果家駒在世,
會不會寫一首關于劉備的歌呢?
1983年beyond成軍,到1993年家駒去世,
Beyond十歲,家駒三十一歲。
作為香港樂壇異軍突起的一支搖滾樂隊,
在那個情歌、口水歌為主流的時代,
Beyond的出現和崛起,給香港樂壇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
雖然Beyond為了生存也創造和演唱了一些口水歌,
但是大多數的作品還是著眼于對人生的理解和世界的認知,
屬于有思想的作品。
因為搖滾樂本身對年輕人而言就很容易產生共鳴,
在添加流行的元素后,就變成了傳唱度很高的作品。
所以不難理解盡管在同期的內地,
崔健、黑豹、唐朝等人也玩起了搖滾,
但從傳播度、傳唱度和歌迷數量來說,
Beyond還是略勝一籌。
盡管家駒去世后很多人在將他和崔健、竇唯等進行比較,
客觀說,黃家駒對于中國搖滾的推動不如崔健等人。
甚至一些因為生存所需的而創造的作品,
黃家駒自己也相當不滿意,
但對于不少年輕人而言,Beyond是他們的搖滾樂啟蒙,
很多人學習吉他都不免練習《海闊天空》。
而且現實留給家駒的時間太少了,
臨走前的純音樂專輯也來不及制作,
他的音樂理想事實上還沒有真正實現。
所以黃家駒只給香港樂壇增加了色彩,
還來不及創造中國的搖滾歷史。
自然也達不到Beyond粉絲口中那樣的高度。
劉備與黃家駒一樣也是草根出身。
盡管他一直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
但事實上,中山靖王是漢景帝的庶子,
也就是漢武帝的庶兄,從漢武帝到劉備所在時代的漢獻帝,
等于從西漢最強盛的時代,到東漢最衰敗的時代。
這血脈關系誰能理清楚?
所以劉備的出身就是“與母販履織席為業”。
但劉備仁義好施是真,所以能結實各路英雄好漢。
沒有名氣沒有地盤的劉備想闖出名堂,憑借的也是這點。
最先加入他隊伍的就是關羽和張飛,
后來有趙云、諸葛亮等人。
劉備之所以被曹操和大小軍閥看中,
一方面因為他的雄心壯志,
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在士族中的號召力。
可以說劉備正是利用聲望在夾縫中求生存,
在求生存中去實現自己光復漢室的理想。
很多人對劉備的好感來自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書中的劉備仁者無敵,加之諸葛亮的智多近妖,
似乎三分天下就是他們聯手打造出來的天下格局。
但事實上,
正如我們前面說董卓是那顆啟動三分天下走向的按鈕一樣
真正決定三分天下格局的是孫權,
如果不是他毅然決定聯劉反曹,
劉備很快就會被曹操所滅,當然孫權自己也是。
所以,哪怕劉備的粉絲很多,
也不能等于他和他的團隊真的推動了歷史的改變。
而劉備稱帝三年后,就在白帝城托孤后逝世,
他對自己一生的成果,自然也肯定不滿意,
他消滅曹魏,一統天下,光復漢室的理想也沒有實現。
黃家駒之于八九十年代的樂壇,
和劉備至于東漢末年至三國并起,
他們在有生之年都沒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理想。
他們的成就其實并不如后人想象的那么巨大。
他們的貢獻也并不如傳說中那么矚目。
所以歷史的殘酷在于,
還原現實之下,歌頌可能會顯得一廂情愿。
不僅如此,他們還有相同的可悲之處,
作為各自團隊的領袖,
他們在,團隊在。
他們離開了,他們團隊的歷史也就走向結束了。
黃家駒去世后,
Beyond余下三子非但沒能維持家駒在世時一起創下成果,
堅持完成家駒未能完成的理想,
讓Beyond這個團隊一直走下去。
而是成員之間內訌不斷,兩次解散和復出之后最終分崩離析。
劉備也是如此,他去世前哪怕痛失關羽、張飛,
依舊有能力維持自己的天下,甚至還出兵去為張飛報仇。
但他去世后,盡管托孤于最可靠的諸葛亮,
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明知自保比北伐更合適,
但為了完成劉備的理想還是決定北伐,
最后殫精竭慮至死,蜀國的也走向了滅亡。
其實把劉備和黃家駒放在一起寫,
并不是要去說明他們是失敗者。
而是希望展現出兩位追求理想的領袖和他們血淋淋的現實。
太多的故事為了勵志、情懷甚至時代所需,
把現實描繪得過于美好。
然而在這條通往理想的河流里,
其實游到彼岸的人很少,
就算上了岸,也有人一個不小心又掉回河里。
不僅如此,這河的兩邊還站著許多不曾下水的人,
他們只會嘲笑和評論河里面的人的泳姿,
卻從不會不求利益地幫助河里的人。
而身處河里面的人盡管不屈不撓,
但其實自己也不會知道上岸和沉溺哪一個會提前到來。
所以,如果你在跳入河里之前,
不要只看到彼岸的美好,
也要看清這個現實的殘酷。
當然,你可以選擇不下水,
但是,請尊重河里正在逆流而上的人們,
不要與河邊的那群人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