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紅星美凱龍完成了對行業排名第三的吉盛偉邦的全資收購,歷時4年,中國家居業最大的一次行業整合終于落下帷幕。熟悉家居市場的都知道,家居行業素有“南紅星,北居然”一說。但經過此次整合,紅星美凱龍穩穩占據了家居建材領域連鎖商場第一品牌的寶座。
紅星美凱龍年初的耀眼動作吸引了眾多媒體競相追逐,而5個月后,紅星美凱龍高調招聘電商人才,宣布進軍O2O領域,激起的輿論水花顯然沒有巨資收購大。然而,在家居行業連鎖巨頭身上,我們能看到傳統行業企業擁抱發展趨勢,向互聯網轉移所作出的變革努力。
不知道馬云最初在杭州的寓所里創建阿里巴巴之時,有沒有預見到電子商務的颶風將會席卷國內幾乎所有行業,上至鋼鐵、汽車制造業,下至家居、零售業,概莫能外。而電商對傳統行業的沖擊究竟有多大,從接下來的一組數據中可窺一斑。來自聯商網《2014年上半年零售業上市公司營收》報告顯示,已公布中報的58家零售企業中,銷售總額達4146.71億元,同比首次呈現-0.44%的負增長,而凈利潤總額則為107.82億元,平均漲幅為14.86%。兩組數據中,唯一讓人安慰的是凈利潤總額仍保持了十幾個百分點的增長,可要是考慮到CPI的同比漲幅,以及實際的物價上揚幅度,凈利潤的增長就顯得相當無力了。
而同一時間,據《北京商報》報道,根據研究機構初步測算,2014年上半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為5.66萬億元,同比增長30.1%;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約1.1萬億元,同比增長33.4%,半年度環比增長7.9%,相當于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4%。在全國社會零售消費品總額下滑的大環境下,電商交易額卻逆市大幅增長。電商對傳統行業的市場份額反噬程度不輕。
電商來勢洶洶,耕耘線下實體十幾二十年的行業大佬們,從一開始的不以為然,到后來的心生恐慌,再到現在的紛紛開拓電商業務,傳統企業也不甘于坐以待斃。事實上,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都是過去時代里銳意進取,勇于變革的先鋒。紅星美凱龍能從當初的小手工作坊,發展成如今在全國擁有130家門店的家居連鎖巨頭,就經歷了自經營模式到商場布局升級的不斷轉變。
1994年,紅星美凱龍開始往家居建材商城轉型前,已經擁有了以出租廠房鋪位而形成的小型賣場,只是當時賣場和自由集市無異,秩序混亂,缺乏管理。隨后的幾年,紅星美凱龍開始打造連鎖家居平臺模式,而平臺模式在當時的家居行業是新鮮玩意。轉型為家居連鎖平臺的紅星美凱龍,為適應不斷變化的購物需求轉變,商場的規劃與業態布局也一直保持著較高頻率的迭代更新。從最開始的單一購物廣場到后來的家居體驗綜合館,到今天,紅星美凱龍廣場已經發展到第8代。
在平臺打造過程中,紅星從1998年開始也邁向了購買土地,自建商場的重資產發展模式,引來了行業內外的爭議一片,紅星究竟是連鎖零售公司,抑或商業地產投資企業。紅星掌門人車建新并不理會外界的流言蜚語,堅持此前的重資產發展模式,隨后迎來的房地產市場的黃金十年,讓紅星集團僅在土地增值一項,資產就實現了數十倍的翻番。
紅星美凱龍的成功絕非偶然,傳統行業的大佬也不可能依靠因循守舊,在業內屹立十數載不倒。如今,面臨新市場環境的挑戰,傳統行業企業又面臨一次新的轉折。線下商業地產巨無霸,萬達集團本周五宣布與騰訊、百度共同出資,聯手打造萬達的電商O2O模式。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幾年前關于電商的億元賭局,依舊歷歷在目。為此,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王健林說“我仍然不認為線上將會取代線下,線下是基礎,沒了線下,線上也就不存在。未來,單純的線下或線上公司都不可能存在,線上線下的融合將是主流。”
王健林的話前一句有強辯的嫌疑,而后一句“線上線下的融合將是主流”我深以為然。線下實體店的綜合體驗是線上無法復刻的,體驗式綜合shoppingmall不會被電商大潮擊垮,相反,如果線下購物中心能夠探索出適應現有線下生態的O2O模式,所具有的資本和線下網絡優勢是純電商企業無法比擬的。另一方面,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成功的案例,在美國已有不少。
然而,傳統企業在向互聯網轉移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線下渠道與線上如何融合?流量入口自建還是借助已有電商平臺?管理團隊如何轉型?人才構成與業務部門怎樣調整?業務邏輯重塑從哪入手?以上的問題并非孤立,彼此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因此問題的解決變得更為棘手。但歸結起來,所有的問題都在于如何取舍。
“未有舍,哪有得”的取舍之道,誰都懂得。關乎到企業未來的抉擇關口,卻又未必人人都有那個氣魄與遠見。曾經坐擁千億歐元市值,占有接近40%全球手機市場的諾基亞,因為積重難返,屢失轉型契機,最終落得被賤賣出售,委身微軟的潦倒境地。但,傳統企業的機會一直都在,線下到線上固然有著從商業模式到消費者消費習慣的不同,卻遠非無法逾越的鴻溝。換個角度來說,現有的電商企業,也是從傳統企業的路子上轉移到了互聯網,是適應了從線下到線上的結果。我始終相信市場的力量,傳統企業雖有歷史負擔, 市場會鞭策他們前行,生死關頭,止步不前者有之,奮起搏擊者更眾。
一百多年來,人類社會經歷了蒸汽工業時代,大工業制造時代,創造了無數財富神話與企業奇跡,也成就了無數勇于在時代浪潮頂端博浪的弄潮兒,如今,站在互聯網時代的入口,變革的號角再一次吹響,進擊吧,傳統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