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文|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01、
昨天,有個5歲寶媽向我咨詢,最近總因為一些小事和兒子鬧的不開心,不知怎么辦。
比如,幼兒園放學,兒子說熱,想吃冰淇淋。
可孩子最近總咳嗽,冷的東西更容易刺激氣管,更愛咳嗽,所以,這個媽媽就告訴兒子,不能吃冰淇淋,但可以選個其他的替代,比如水果。
兒子卻不聽,非要吃,怎么勸、怎么講道理都不管用。
這個媽媽說,本來開開心心接孩子的一幕卻變成了這樣,她很郁悶,類似的事還有很多。
只要稍不滿足,孩子就發(fā)脾氣,她忍著不發(fā)火,也試著和孩子溝通,可好像沒什么效果。
其實,類似咨詢的案例很多,對6歲以下的小朋友來說,爸媽的道理再對,做不了喜歡的事,吃不了喜歡的東西,也不肯聽。
踫到這種情況,建議寶媽們千萬別急,不妨放下道理,試試“虛擬想象法”,絕對會讓寶寶不哭不鬧,開開心心“心想事成”的。
02、“虛擬想象法”怎么虛擬、怎么想象呢?
其實很簡單:
比如小朋友想吃冰淇淋,媽媽要先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孩子,因為總咳嗽,所以不能吃。態(tài)度溫和,語氣堅定,讓孩子知道,想吃冰淇淋肯定沒戲了。
然后,可以這樣和寶寶說,(注意,重點來了):
媽媽可以故意在空中隨意一抓,放到孩子的嘴邊,說:“小饞貓,想吃冰激淋哈,冰淇淋來了,快吃吧, 牛奶口味的,寶寶最喜歡了,來,快吃一口,是不是很好吃?”
孩子看了一定會破涕為笑,開心配合的:“嗯,好吃?!?br>
媽媽可以再問寶寶:“還想吃什么口味的?草莓味還是巧克力味,隨便吃,都可以哦!”
相信寶寶會非常樂意配合的。
兒童最喜歡新奇有趣的事了,道理講不通,不妨發(fā)揮想象,用幻想、擬人的方式 “滿足”孩子的小心愿。
這樣,既執(zhí)行了規(guī)則,又避免了矛盾,何樂不為?
03、
可孩子最近總咳嗽,冷的東西更容易刺激氣管,更愛咳嗽,所以,這個媽媽就告訴兒子,不能吃冰淇淋,但可以選個其他的替代,比如水果。
兒子卻不聽,非要吃,怎么勸、怎么講道理都不管用。
有個媽媽說,兒子有段時間不喜歡洗澡,于是她想了辦法。
和4歲的兒子說:“洗完澡后,就可以幫媽媽化妝啦“。
兒子非常開心,乖乖去洗澡,洗澡的時候,還和媽媽討論,想給媽媽化個紅臉蛋…..,
至此以后,孩子非常樂意洗澡,甚至還不時問媽媽,什么時候可以洗澡啊,特別想洗澡……。
看看,這個媽媽多智慧,她特別懂孩子,特別懂孩子的心,知道孩子最喜歡有趣、好玩的事,把孩子不愛做的事,和有趣、好玩結合起來,效果好得不得了。
04、
心理學上說,任何行為都由心理決定的。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對于6歲以下的寶寶來說,任何道理都是硬梆梆,冷冰冰的,寶寶還不能很好地理解。
ta們最喜歡的是有趣、好玩,吸引ta們,才能自然接受。
爸爸媽媽們,不妨開動腦筋,多花心思,和孩子講道理時,表情、語氣、動作盡量夸張、生動、有趣,貼近孩子,才能影響孩子。
我兒子4、5歲時,有一天,睡覺前特別想吃糖,我就和他說:兒子,你現(xiàn)在慢慢把眼睛閉上,好好睡一覺,明天早晨一起來,眼睛“忽”的一下一睜開,就可以“嗖“的一下跳下床,”噼里啪啦地“跑去拿糖吃了….。
幾個象聲詞把兒子逗得哈哈大笑,他高興地去睡覺,再也沒提吃糖的事......
喜歡就點贊,疼愛就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