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學生時代初讀此書,是在春天驚蟄之后的一天,隨便翻翻之后就沒有再放下,直到很晚,媽媽幾次催促我熄燈后,躲在被窩里,拿手電照著繼續讀。直到天快亮時讀完整本書。然后,一直沉浸在簡愛的故事里,直到天亮。
實習時,在一所農村中學,指導老師有事讓我代一節課,上課內容隨我自由安排。那節課,我講了《簡愛》,整整一節課,講得熱血沸騰,那時農村里初二的孩子根本沒有見過這本書,也沒有聽說過。他們聽得津津有味,被我帶進故事中,但是他們真的能懂得其中的意思嗎。
后來還讀過縮減本,是著名的兒童文學大師梅子涵老師推薦和指導的閱讀版本,這本書是原著的三分之一,去掉書中不少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部分,剩下的是故事的筋骨,但是讀后那種刻骨銘心的感受明顯減少,只剩下故事的梗概,也就掀不起心靈里的漣漪。
這次看的是原版電影,配中文字幕。2011年焦點電影公司出品,由凱瑞·福永執導,由邁克爾·法斯賓德、米婭·華希科沃斯卡、杰米·貝爾等聯袂主演。故事的敘述方式做了改變,若沒有看過書,只看電影,可能一下子看不進去。
影片是以倒敘手法展現故事的。一開始,就是簡愛在奔跑,拎著手提木箱在荒野中跑,好像后面有誰在追趕似的,原來是簡愛在婚禮現場得知羅切斯特先生尚有妻子,逃離桑菲爾德的情節,原來把書中情感最高潮部分倒敘到開頭,記得那部分在初讀時也是最令我唏噓之處,簡愛在邊哭邊毫無目標地跑,而我邊看邊在被窩中心疼地哭。而后在簡愛被搭救昏睡時,嵌入到小說開頭,幼年的簡愛在舅媽家里受屈辱受虐待的往事,以及在教會學校里收獲的溫暖。
這次觀影,是和16歲的花季同看,他們隨著情節的發展,隨著主人公的遭遇不時會生發感嘆,把他們的情感毫無遮掩地表達出來,我被感染著,年輕,這樣真好!
簡愛離開,毅然決然
簡愛離開桑菲爾德,被移到開頭,這個細節被放大,被重復,情感也在反復中被深化。是的,那是簡愛對待愛情最震撼的地方。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她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深深愛上了她。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她的人格尊嚴受到了侮辱。
可以不必在乎,瘋妻子被關在屋子里,或者可以被關到瘋人院中去,那樣就可以眼不見耳不聽,可以幸福地享受兩個人的愛情生活。簡愛沒有任何損失,除了名義上的妻子身份,而這個名義上也是遲早可以得到的,簡愛可以從此衣食無憂,不用漂泊,更為重要的,可以和心上人日夜相處。然而,簡愛在乎,她不委屈,不求全,不將就。她必須離開,必須馬上離開,到第二天早上,也許就會改變自己的決定。簡愛脫下婚紗,帶上自己的東西,趁著夜黑,毅然離開。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有多少女性在愛情中迷失了自己,有的,根本不是為了愛情,而是金錢物質,甘愿做小三,做一個失去自己個人尊嚴的地下情人。
看到簡愛身無分文毫無目標地奔跑時,昏倒在荒野中灌木叢旁時,無力又口渴得虛脫昏迷時,我們心疼而又敬佩,甚至責怪她為什么不可以將就。然而,這就是我們最喜愛的簡愛。
簡愛回來,無怨無悔
書中簡愛有兩次回來,頗有深意。
一次是簡愛回到噩夢初期的地方。已經在桑菲爾德安定下來,正遇上一個可以在精神上對話的主人,生活過得如莊園里的春天,生機勃勃,馥郁芬芳。她收到一封來自舅媽的信。信中說舅媽中風,想最后見一見簡愛。里德舅媽以及舅媽家,是簡愛幼年時的噩夢,被趕出來,恥辱還被帶到寄宿學校,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安身穩定的工作,簡愛還要回去面對曾經噩夢恐怖的地方嗎?
是的,簡愛回去了。而且當得知自己尚有親人來信接她去,也被舅媽以簡愛已死回絕掉時,簡愛依然寬恕了里德舅媽。并留在那里一個月料理好舅媽的后事后才離開。這件事上,我們可以感覺到簡愛性格中強大的力量,這寬恕的背后可能來自于海倫說過的“你說你受不了,是軟弱和愚蠢的”,“生命太短促,不能用來記仇蓄恨。”也許正是這寬恕的力量使卑微的簡愛周身散發出一種自信獨立強大的氣場。
簡回來了。在圣約翰向他求婚一起去做傳教士的時候,在她擁有一筆遺產成為有錢人之后,簡的內心中似乎聽到了羅切斯特的呼喚,她不管不顧奔回桑菲爾德。才發現一切已經面目全非。莊園被瘋妻子一把火燒毀,瘋妻子自己跳樓身亡,羅切斯特在火災中雙目失明。一無所有且又失明的羅切斯特,依然是簡愛深深愛著的精神伴侶,他們終于可以平等地在一起,簡愛從此幸福地“做你的眼睛”。
簡愛的兩次回來,同樣沒有委曲求全,,而是出自于她內心真誠的呼喚。
尊重于內心,不委屈,不求全,不將就。也許,這就是人們喜歡簡愛的原因。
【無戒寫作訓練營第16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