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段時間,趁著各大電商的世界閱讀日的活動,入手了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清單人生》。用了兩天閱讀完這個有笑有淚,在灰蒙蒙看上去只有失望的博格誕生希望之花的故事。主角布里特-瑪麗是那種你能想象到的最無趣的63歲女人,連餐具的排列都要遵循既定的規(guī)則,正如日子需要一成不變地照舊過下去那樣,只有正常的生活才是體面像樣的生活。而所謂的正常因為丈夫的出軌破碎。布里特-瑪麗開始走出家門,為了糊口,她接受了一份看管廢棄娛樂中心的工作,來到小鎮(zhèn)博格,可迎接她的卻是一只砸向腦門的足球……從此,一群野孩子、小混混、酒鬼和一只老鼠將她的生活攪得雞犬不寧,然而人生卻在失控中獲得了新的選擇和新的期待。
? ? ? 作為前家庭主婦的布里特-瑪麗擦窗只用一種產品,那就菲克新,這種執(zhí)著從她結婚開始持續(xù)至今,而原因是
她小時候在父親讀的晨報上看過菲克新的廣告,對它一見鐘情。那則廣告是這樣的:一個女人站在干凈的窗口向外張望,下面寫著“菲克新帶您看世界”。布里特·瑪麗喜歡那張圖,等她長到擁有自己的窗戶的年齡,她就開始用菲克新擦窗,每天都擦,堅持了一輩子,因此從沒遇到過看世界方面的問題。只是這個世界沒有看到她。
? ? ? 布里特-瑪麗也想出去看世界,然而她發(fā)出的信息卻一直沒人回應。小時候,家里有更出色、更受歡迎的姐姐,她從來是被忽略的;姐姐出事故去世后,布里特·瑪麗小心翼翼做好每件事希望討好父母,得到哪怕一點關注,然而還是失敗了;和肯特結婚后,成為家庭主婦的布里特·瑪麗像強迫癥一樣保持著家庭的整潔、作息的規(guī)律,想要通過一成不變的日子來獲得安全感,然而丈夫還是出軌了。
如果一個人閉上眼睛,保持足夠長的時間,就能想起她為了自己做出選擇的所有時刻,亦或是意識到她從來沒有為了自己做出過任何選擇。
? ? ? 看似討人厭總是循規(guī)蹈矩,不解風情的老太婆,也只是從還是小女孩時候就對世界滿滿熱情,卻一直得不到回應,漸漸熱情消減,人生也慢慢枯萎。
? ? ? 而在我們周圍生活,我們卻也在無意識中這樣對待親人?
? ? ? 最近熱門微博有一條是這9句話最傷父母心,包括“我知道,真啰嗦!”、“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有事嗎?沒事我掛電話了!”、“叫你別收拾我房間!東西都找不到了!”、“你能不能別管我!”等,憑心而論這些話我也說過不止一次,如今看來真是刺眼。我們總是給陌生人很多耐心,對父母卻連個微笑都很吝嗇。
? ? ? 前段時間看了熱門日劇《unnatural》,里面石原有句臺詞讓人記憶深刻:“殺人案的一半以上,都發(fā)生在親子、手足、夫妻等家人之間,結婚也不能稀里糊涂啊。”這幾年的社會新聞也確實充滿了夫妻之間殘殺,讓人不寒而栗的負能量。結婚不代表結束,而是新征程的起點啊!? ? ?
? ? ? 我們都曾經找理由不回家,就像故事里孩子們剛成年的時候,曾經保證每年圣誕期間來看望肯特和布里特·瑪麗,后來便假裝有事,找理由不來,最后連理由都懶得找,索性直接不來。
? ? ? 我們都曾經自說自話,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從來不曾想去傾聽另一半的心事。就像故事里的肯特說著自己的設想,說著自己的公司,說著自己的宏圖偉業(yè),卻不曾回頭看看布里特·瑪麗。
我們沒辦法預測愛情什么時候開花,直到突然有一天,你醒來時發(fā)現(xiàn)它已經開花了,愛情的花朵枯萎起來也是這德行——突然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為時已晚。
布里特·瑪麗選擇不去期待什么,只是某天早晨醒來,她突然意識到所有的期待都過了保質期。
? ? ? 在博格,布里特·瑪麗學會了自己給自己期待,自己給自己當太陽。
今天是舉行足球杯的日子,告別的日子,也是布里特-瑪麗親自給自己的車加油的日子。只要你提出要求,她還能攀上高山,越過海洋。
“我年紀大了,不適合去巴黎了。”“巴黎年紀多大?”
在這些成堆的垃圾話里面,在垃圾山的中間,你總能發(fā)掘出一個陽光燦爛的故事。就憑這一點,這份工作也值得做。
故事的最后,63歲的她丟棄熟悉的一切,選擇自己生活的樣子真美。
- “請您幫我一個忙,布里特-瑪麗。”
- “說吧。”她低聲道。
- “明天誰的門都不要敲,鉆進您的車,只管向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