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主正在使用的學習方法分享!!!超長經驗貼!!全程干貨預警!!!
先介紹一下自己的語言情況:雅思聽力8.5,四六級聽力高分,但到了真槍實戰的時候聽力短板表現明顯,比如美劇/電臺新聞聽不懂、與native speaker交流聽力障礙明顯等,現實生活中應該有很多朋友的聽力和我一樣是屬于「應試能力優秀、實際使用能力一般」的情況。本人計劃報考2019年5月的BEC高級和CATTI二口二筆,然后6月份畢業以后將入職華為,所在部門對接海外業務,對英語要求非常高,同事前輩也都是海歸精英或者英語口譯專業,因此在正式入職前急需提升口語與聽力。
本回答將從「不以應試為目的的聽力能力提升」和「以應試為目的的聽力能力提升」這兩個方面展開。友情提示:第一部分關注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是為核心;第二部分關注應試技巧和備考方法,是為補充。
第一部分:不以應試為目的的聽力能力提升
為了全面提升自己的聽力水平,答主看了很多大神的經驗貼,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了一套較為系統的練習方法。目前已經堅持了大半個月,頗有成效,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具體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心得體會、進步在哪里、下一步計劃等等。
我的練習模式是精聽(90%)+泛聽(10%),其中精聽用的是很多人推薦的shadowing影子跟讀法,主要包括全文盲聽、逐句聽譯、逐句復述、大意概括、積累表達等環節。(具體操作方法后面細講)
一、app及用法介紹
首先介紹一下我在練習時所使用的app。
第一個是每日英語聽力app。這個app里聽力材料很豐富,新聞資訊、公開課、電影原聲、考試真題錄音、學習電臺等等什么都有。我比較喜歡聽諸如VOA/BBC/CNN/NPR等一些新聞資訊欄目,所以這個app是完全可以滿足需求的。然后建議辦一個vip,因為只有vip才可以享受無限譯文,當然還有其他會員權益,但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vip98rmb一年,120rmb終身,我覺得還是蠻劃算的。
然后app里有很多學習方式,我一般只用“閱讀模式”(聽全文)和“單句精聽”(精聽練習)這兩個功能。
第二個是有道詞典app。首先是查詞,每日英語聽力app實際上是支持長按查詞的,但是釋義比較簡單,查詞也不是很智能(比如文章中是動詞的變形,它無法識別出原形),所以還是建議配合使用有道里的朗文詞典來查單詞;
其次,也是這里主要要向大家推薦的單詞本功能。查完單詞以后,可以將其加入到單詞本中定期復習鞏固。另外,還推薦大家靈活運用單詞本的分組功能,在聽力中聽不懂的單詞有如下幾種情況:完全不認識(生詞)、只知道單詞的某一個意思不知道另一個意思(熟詞生義)、認識但是沒聽出來(不熟悉或記錯讀音)等等。所以我最近開始試著將單詞本分成三類——普通生詞、熟詞生義和讀音不熟,復習的時候更有針對性。之前考雅思的時候,我就是用這個方法來學習復習單詞的,親測有效。
除了app,我還會準備一本草稿紙和一個筆記本。草稿紙用來速記關鍵詞,幫助自己進行口譯和復述,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口譯員。筆記本用來積累除單詞以外的表達,包括短語、固定搭配、句型,或者比較復雜的語法結構,定期復習,可以用在寫作和口語中。
二、練習方法介紹
【精聽部分】
a.練習量:新聞資訊3~4篇
b.練習時長:1h~1.5h
(由于我最近比較忙,后面應該會把練習時長加到2h/day)
c.練習步驟【重點】【重點】【重點】
step1.全文盲聽
不看原文,盡量聽懂。
以做summary為目的,在草稿紙上記關鍵詞,想畫思維導圖也可以。
目標能力:關鍵詞識別/信息篩選/全文理解
我的速記(寫得極快,不要嫌字丑)?
step2.復述大意
思考一兩分鐘,然后根據草稿紙上記的關鍵詞,嘗試口頭復述原文大意(focus主旨而不是細節)。
不用糾結表達方式,用自己的話概括就可以。
目標能力:全文理解/概括歸納/口頭表達
step3.逐句精聽(聽懂+口譯+復述)
進入“單句精聽”模式,設置間隔5s、循環5次。
不看原文,一句一句聽,聽懂為止,每句最多重復五次,還聽不懂再看原文;注意總結聽不懂的原因,如果是不認識的單詞和短語那就抓緊記憶,如果是連讀沒聽出來那就反復再聽再體會。[聽懂]
聽懂以后,進行口頭翻譯,然后對照參考譯文自檢。[口譯]
進行復述,不要看原文,這里要做的是主動地“說”而不是被動地“讀”,如果句子太長記不住可以記一下關鍵詞;要注意模仿native speaker的語音語調,也shadowing法所要求的像影子一樣進行跟讀模仿。[復述]
目標能力:理解/翻譯/語言組織/發音和語調
[補充tips]:
-關于口譯:有些答主在回答中指出,翻譯這種二次加工的思維方式并不科學,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當我們聽到“hello”時,大腦可以直接反應出對方所想表達的意思,而不是“hello”-“你好”-大腦理解。由于我本人5月要參加catti口譯考試,再加上有時候發現自己以為懂了但是看了參考譯文之后才發現是在想當然,所以才加入了口譯練習,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取舍;
-關于復述:個人認為不是所有材料都有復述的價值,口音很重的、語速極快的、專業詞匯特別多的材料我基本都放棄了這個環節。我自己的話,說英語的時候常常語速過快,導致吞音等情況的出現,而且大腦跟不上嘴巴,造成卡殼、停頓、不連貫。所以,目前來看還是最喜歡復述VOA special,語速偏慢、發音飽滿,并且可以明顯的感受抑揚頓挫的變化,非常適合模仿學習。
step4.全文盲聽
可以脫離紙筆的幫助,純聽,檢驗學習成果。
不看原文,必須聽懂。(如果還聽不懂,那就是step3沒做到位。)
目標能力:關鍵詞識別/信息篩選/全文理解
step5.復述大意
依舊可以借助關鍵詞,不過這次要盡量使用原文的表達,也就是put theory into practice的過程。
記得多少說多少,能說多少說多少,有些比較常規的話題,甚至可以把它當做一個topic,加一些自己的看法進去,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目標能力:全文理解/概括歸納/口頭表達/觀點聯想與拓展
step6.整理和積累
生詞按照我前面提到的方法,用有道分門別類地整理到對應的單詞本里。
短語、固定搭配、句型、語法結構等等,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到筆記本上。
以上都要定期復習。
我整理的筆記(呃筆記本不在手上,下次補傳嘿嘿)?
補充說明:如果沒有成塊的時間,親測在地鐵、公交上練習也ok,我有幾次在往返家和學校的途中做完了兩篇精聽,非常酸爽。不能速記,就試一試純盲聽來提煉key words,不能大聲讀,就試一試默讀,不方便寫筆記,就試一試用手機做電子筆記。反正,不管你怎么練只要練就對了。
【泛聽部分】
上面說到了我90%的精力都放在精聽上,泛聽的話比較隨意,沒什么固定的程式,也沒有固定的材料。起床、洗衣服、洗澡的時候,偶爾會把手機放在旁邊播TED啊之類的,或者是之前精聽過的新聞資訊,然后發現自己之前聽不懂的材料現在完全沒問題了,超級開心吶。
三、聽力材料的選擇
千萬不要小瞧了聽力材料的選擇,以前我也有無數次像現在這樣,打算每天堅持聽聽力,但最后的結果往往都是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就是我選的聽力材料太難。比如BBC、CNN的某些時政類材料,很多專有名詞,語速又很快,要是新聞的背景還不清楚的話,一篇文章放下來恨不得80%都聽不懂,簡直要原地爆炸了好嗎?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方法可以學,但是進度和節奏因人而異,不能因為人家都開2倍速你就開2倍速、人家都在刷美劇生肉你就去挑戰無字幕、人家都在聽BBC news你就硬著頭皮強行聽……所以,還是建議大家遵循N+1的原則來選取聽力材料,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充分的及時反饋。
「及時反饋」在英語學習中發揮著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我感觸很深,所以多說一些。比如背單詞。高中時我幾乎從不背單詞,課上認真聽講,課文學完了回去稍微瞄一瞄單詞就都記住了,為什么?因為你不是為了背單詞而背單詞,而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單詞,單詞該怎么使用、有什么固定搭配、例句是什么,全部都了然于心,因此掌握起來相對容易。但是到了大學,課文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我們只能拿單詞書或者單詞軟件來背單詞,大多數時候都是機械記憶,所以很容易出現背了忘、忘了背的情況,收效甚微,就我個人而言,即便明知道每天只要花幾分鐘就可以背完一組,但依然很難堅持。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認為背單詞是「無用」的,又或者說是我們沒能察覺到它的「有用」,因此,我們需要一種「及時反饋機制」,去把這種「無用」變成「有用」,以前這種機制是學課文,現在這種機制可以是做閱讀、可以是練聽力、可以是看美劇,總之就是讓自己持續地、大量地接觸(任何形式的)英文材料。
當你在接觸英文材料時,恰好碰到并成功認出了剛剛背過的單詞,相信我,你會特別特別有成就感,同時具體的語言環境又會幫助你鞏固對單詞的認知,強化記憶,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一點尤其適合備考的同學,因為一般的考試都是會“劃范圍”的,也就是高頻單詞書,所以你獲得反饋的概率會更大。比如我剛確定要考雅思時,準備先把核心詞匯過一遍再去刷真題,效果嘛可想而知,過程極其痛苦不說,關鍵也沒記下來多少,反而是到了后期一邊刷題一邊背單詞的時候,建立了及時反饋機制,進步就特別明顯了。
在聽力練習中,要想建立一個良性的「及時反饋機制」,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現階段的聽力水平選對聽力材料。很多答主都是基于詞匯量來推薦聽力材料的,可是就我的經驗來看,衡量聽力水平的標準有很多,而詞匯量只是其中之一。很簡單一個例子,大家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單詞我明明全都認識,為什么還是沒聽懂?這里牽扯的原因很復雜,口音、語速、慣用語、熟詞生義、語音語調、連讀、語法結構、復雜的句式、語調變化等等。
簡單來說,詞匯量決定的是你理論上能聽懂多少內容,但是上面提到的種種因素將會影響你最終能聽懂多少內容。比如我雅思7.5,聽閱8.5,按照網上的通用標準,我的詞匯量至少應該在10000以上吧(沒專門測過隨便估的,真實情況應該是只多不少),但是由于缺少語言環境和刻意練習,我的聽力水平真的很一般,你讓我現在去隨便挑一篇BBC news來做聽譯和復述,嗯我覺得應該是很困難的。與之相反,我也認識一些美劇迷,雖然詞匯量沒我大、英語成績沒我好,但是因為他們長期沉浸式聽英語,所以聽力水平比我高很多,讓他們去拿BBC練手很有可能就是小菜一碟。所以,「聽力考試成績」并不完全等同于「真實聽力水平」,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告訴大家,不要因為自己在考試中取得了高分就盲目去追求高難度的聽力材料,那樣只會吃力不討好,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聽力水平、尋找最適合的聽力材料才行。
下面介紹我所使用的聽力材料。
我選材料時非常注意難易結合,前期優先選擇較為簡單的材料作為入門,輔以相對更嚴格的訓練要求,以培養興趣、樹立信心、養成習慣作為主要目標,適應了學習方法慢慢進入狀態后,我會選擇相對較難的材料(N+1原則)來練習。
【前期材料】VOA special 或者 BBC/CNN/NPR news里語速較慢、話題較接地氣的文章
嗯,你沒看錯,不是VOA standard,就是那個超級簡單的VOA special。不用鄙視我了,打出來我自己都覺得羞恥。高中的時候,英語老師就要我們平時沒事聽一下VOA special,結果到現在我還tm在聽VOA special,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到那句老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眾所周知,VOA special語速極慢,內容也都比較簡單,既然選擇了相對容易的聽力材料,那么對自己的要求也要適當嚴格一些,比如:
逐句精聽時,要求自己盡量一遍聽懂,并口譯+復述;
用shadowing影子跟讀法,反復模仿語音語調和抑揚頓挫;
大意概括要更加精準,甚至要求自己闡述細節;
就本文的topic來做衍生的口語練習;
給大家看一下我最近精聽過的、超級簡單的一篇VOA special文章,標題為《獨自用餐不利于身體健康》。
看到這個和healthy eating habit相關的話題,是不是特別有表達欲?是不是特別像雅思口語的part2/part3?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在精聽之后,練一下口語,把新聞里的表達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并進行觀點拓展和延伸。要知道,“聽得懂”和“看得懂”并不代表你會用,要有意識地使用、輸出,才能鞏固知識點。
除了VOA special,我們也可以在BBC等電臺里找一些比較簡單、接地氣的話題來聽,雖然語速較快,但材料內容我們熟悉啊,所以上手也是非常快的。
前期持續的時間不用太長,只要你發現了聽力練習的樂趣,并且可以非常輕松地聽懂大部分材料,就可以向更難的材料發起挑戰了。我自己的話,其實從第三天開始就進入到BBC/CNN/NPR的訓練了,但是直到現在,我還是堅持每天先聽1~2篇VOA special來找狀態,并且同步練習summary和口語,親測對自信心和興趣的幫助極大!
【中/后期材料】BBC/CNN/NPR news
BBC和CNN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大多都是一篇一篇的新聞,而NPR呢以采訪為主,也挺有意思的,有一段時間我就瘋狂沉迷聽NPR,感覺對話的形式要更隨性一些。
具體怎么選呢,現階段我個人是比較傾向于自己“(略)懂”或者“感興趣”的題材,那些新聞背景完全陌生、自己又毫無興趣的文章暫時不太敢碰。
【材料組合】
我目前的材料組合是1~2篇VOA special,2~3篇BBC/CNN/NPR news。像打怪升級一樣,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現階段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來自由搭配組合聽力材料,不要太簡單,也不要太難,難易結合效果最佳。
四、我未來的改進計劃
1.要制定復習計劃,定期復習,暫定的計劃是:每天復習當天積累的單詞(有道app)和其他表達(筆記本);每天全文盲聽前一天練習過的材料;每個周末抽一天不做新的練習,復習本周全部材料和全部積累。
2.如果聽力和閱讀是輸入,那么口語和寫作就是輸出,要強迫自己使用學到的素材去說、去寫,通過刻意練習加強掌握程度。
下期預告:第二部分「以應試為目的的聽力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