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到“死亡”二字,是在我兩歲多時。那時,祖祖(我們老家管爺爺的媽媽叫祖祖)去世,我只聽到鞭炮的聲音(我們老家在有人過世時,要第一時間放鞭炮),然后大家都說祖祖死了。這之后,如果有人問我“祖祖到哪里去了?”我都會回答:“祖祖死了”。“祖祖怎么死的?”“祖祖被鞭炮炸死的。”那時的我,對死亡其實并沒有什么認識,死亡對于我來說,僅僅只是見不到了,不代表其他任何意思。到現在,媽媽和奶奶還經常拿我當時的回答當笑話講來聽。
第一次真正意義感受到“死亡”,是參加一個親戚的葬禮,是在我5歲時。那時,我其實并不明白什么是葬禮。只覺得跟著大人一起看熱鬧、各家的小孩可以聚在一起玩兒。那時,姑婆帶我吃完晚飯,問我去不去看看“大婆”。我當然覺得好。只是去了才知道,“大婆”就是今天的主角。她靜靜地躺在用兩張凳子架起來的木板上,一動不動,沒有氣息,臉色慘白,沒有絲毫表情。二叔(大婆的兒子)披麻戴孝坐在她旁邊沉默著,我們進來,他也沒看我們一眼,邊上點著一盞油燈。時間好像都靜止了,整個房間只有這火焰還是跳動著的。
這一刻,我說不清心里的滋味,好像立刻就明白了什么是死亡。死亡是沒有生氣的、沒有活力的,死亡讓活生生的人成為了一具冷冰冰的尸體,不會動、不會笑。我害怕極了,趕緊走出了那個房間。
回家的當晚我就噩夢連連。媽媽說,我發了一晚上高燒。我并不知道自己發燒了,只是清晰地記得昨晚那些可怕的夢。我是多么想讓自己忘記,可是我卻記得那么清楚,直到現在,我都記得:我夢到自己興高采烈地回到自己住的房間,卻看到大婆躺在我家的房里,還被老鼠咬壞了儀容。這成了我長久抹不去的心理陰影。
此后,我再也不看任何人的儀容。后來陪同老公參加他三嬸的葬禮。我都盡量避開她的遺體,在瞻仰儀容的環節,所有的親人都必須繞著遺體走一圈,和她做最后的告別,我都全程閉著眼走過。“死亡”二字,在我這里,就是逝去和畏懼。
第一次經歷至親的去世,是我的爺爺。他在79歲時過世,死于癌癥晚期。他曾在74歲時患癌,由于發現得早,通過切除手術,治愈了。我們都沒想到,在5年后,爺爺癌癥復發。那時,我們都以為爺爺是得了脊椎病,縣城的醫院也沒能查出真正的病因。輾轉病榻2個月后,爸爸帶著爺爺到成都求醫,我和老公輪流陪著到醫院進行各項檢查。當得知爺爺是癌癥復發,且已擴散全身時,我們除了傷心就只有絕望。爺爺并不知道他的病情,5年前,我們全家就瞞著他,成功地度過了一次險情。5年后,我們還是決定不告訴他,希望他能在最后的日子過得開心一些。
可是我們低估了癌癥的傷害能力,爺爺日日痛得無法入眠,即使吃了醫院開的針對癌癥病人的鎮痛劑,還是只能勉強睡一小會兒。病痛的折磨讓他無法下床,食欲也不好,以前每頓能吃2小碗米飯,后來連半小碗也吃不下。本來就瘦的爺爺,眼看著爺爺越來越瘦,到他去世時,只剩下皮包骨頭。
爺爺去世的當天是我30歲生日的前一天,當時我懷著我的女兒,即將臨盆。全家人沒有讓我見爺爺的遺體。“死亡”二字在我的心里,變成了永遠的失去和永恒的遺憾。
第一次想到死亡,是我剛剛生下女兒不久。當時,有很多錯綜復雜的原因,讓我一度陷入了抑郁。我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白天也無法入睡片刻。我看什么事情都是晦暗的色調,對什么事情都沒有信心。我甚至覺得我再也做不好任何一件事,因為我的存在而讓身邊所有的人都不開心。我成了大家的拖累。好像如果這世界沒有我,會比現在更加美好。抑郁癥的人就是這么想的。理所當然地,我第一次想到了死亡。
老公發現了我似乎真的病了,帶我去看醫生。即便我十分不情愿,還是被他連哄帶騙地拉去了。醫生幫我開了助眠的藥,讓我至少能每天睡上幾個小時。我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我女兒換尿布、喂奶;開始鍛煉,晚上慢跑,早上冥想和瑜伽;后來慢慢開始做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不到2個月,我又恢復到陷入抑郁之前的狀態,又變成了那個愛說愛笑的姑娘。
經過我的這一次抑郁,我發現從不長白發的老公,頭上居然長出了好幾根白頭發。在我徹夜不能入眠時,在我陷入抑郁不能自拔時,在他數次與我交流卻發現根本走不進我的內心世界時,再面對嗷嗷待哺的女兒,他是何等無助、何等無奈、何等揪心。我突然覺得他比我想象中更愛我,我也更加愛他、依戀他。這一次與“死亡”的擦肩而過,讓我懂得了愛和珍惜。
無論是誰,我們終將一死。面對這個人類必將面對的結局,我有過害怕和恐懼,有過遺憾和不舍。它曾經讓我望而卻步,后來卻給了我勇氣。死亡是最后、最壞的結局,我還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我還年輕,我還有那么多的大好時光。在它來臨之前,我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做那些我曾經想做,卻怕失敗的事情。人生因此而多了許多的嘗試,有了更多的可能。比如,我曾經覺得自己不可能成為一個作家,現在卻也開始認真地碼字。
人,終將一死,它讓我學會珍惜身邊的一切。我的奶奶,我的父母終將離我而去,我知道,那一天真的到來時,無論怎樣,我內心都還是會充滿遺憾和不舍。可是我能從現在開始,就多多享受陪在他們身邊的每一天。死亡無時無刻不在倒計時,與它賽跑的秘訣不是逃避,而是面對,面對它,我們更加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我也終將死去。所以,我要在這之前,多多陪伴在我的親親寶貝身邊。愛我的愛人,愛我的孩子。我要和他共同歷經人生百味,走遍山川大地,看盡人世風光。我要在死之前,培養我的寶貝。讓她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人,即使沒有父母的庇佑,也能俯仰于天地之間。
我曾經以為人是為自己而活。經歷過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我覺得我更多地是為那些愛我的和我愛的人而活。他們讓我覺得世間有如此多的牽絆,有如此多的精彩,有如此多的愛,如此多的美好,交交錯錯、來來往往,讓我身在其中,倍感溫暖、親近。如果這人世沒有這么多的愛和美,大抵也沒有什么值得留戀的。那些提前去到終點的人,估計也是沒有感受到這許多的愛。
“死亡”這個逃不掉也擺不脫的結局,你怕或是不怕它,它都在那里。它是我們所有人的終點。上天是如此的公平,我們擁有共同的起點和終點,所謂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卻擁有各自完全不同的人生。中間的這一段任由我們自己書寫,是貧是富,是愛是恨,是快樂是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