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解體,分成了15個國家,包括這兩天占據各大平臺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
分得蘇聯資源最多的是俄羅斯,其次就是烏克蘭。
烏克蘭繼承了蘇聯時期24個陸軍作戰師、1500架飛機、6000多輛坦克、300多艘艦艇、176枚洲際彈道導彈、2500件戰術核武器等大量軍事裝備。一躍成為世界第三核武大國。
更值錢的是蘇聯時期整套軍事工業,能源源不斷地生產當時最頂尖的作戰武器。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其前身就是造于烏克蘭的瓦良格號。
他們生產的洲際導彈,甚至能覆蓋到美麗國。
當時烏克蘭的鋼產是占全蘇聯的34%,鐵占40%。
當然,這些的大部分都在烏克蘭內外環境的雙重作用下,一點點被敗掉了。
烏克蘭不僅僅得到的物資好,自身條件也是好的沒法說。
全球頂級土壤之一當屬黑土地,想想我國東北農業如此發達就知道了。而烏克蘭一個國家的黑土地面積就占全球的四成左右,比我們東北的一倍還多些。
所以,烏克蘭也被稱為“歐洲糧倉”,當年前蘇聯四分之一的谷物都產自于這里。
烏克蘭論國土面積,是當時的歐洲第二大國,但在本次沖突之后能什么樣子就不好說了。
他的地理位置也是得天獨厚,當時盡管俄羅斯的海岸線更長,但大多都在靠北極的一側,全年至少有一半時間不具備通航條件。
而烏克蘭在剛獨立時,黑海四分之一的海岸線都是他們的。
烏克蘭在30年前獨立時,也是人口大國,人口高達5200萬人,如今已經下降到4000多萬,要是本次有大量難民出逃,這一數字將還會更低。
最慘的是現在烏克蘭各行業的精英,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撤離了烏克蘭。
烏克蘭人的基因也很好,顏值極高,所以很多人出國做起了“顏色”生意。
30年前烏克蘭的GDP占全球的0.41%,人均高達1449美元,是當時我國人均的5倍還多。
當然,今天的我們發展迅速,GDP已經是他們的3倍還多。
與GDP同時下跌的還有他們的貨幣,當時與美元差不多等值,現在已經是29烏克蘭格里夫納才能換1美元。
以上。
參考資料:《蘇聯解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