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處,不可避免要“吵架對抗”。我們要放棄一部分自我,去經營親密關系。也要保留一部分自我,去成為理想的自己。
我觀察到,大家和伴侶對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冷戰、對罵、報復、打架、情緒隱形攻擊和逃離等等。這些方法,如果沒用好,就很容易傷感情。如果用好了,就能增加夫妻樂趣,夫妻之間的相處會越來越順暢。
我和我的伴侶在一起12年,目前相處還算融洽,我覺得這和我們用對了“吵架”方法有關。
我們會用到的第一個對抗方法是:
(1)冷戰1到5次。
比如灰太牛有點皮,有時不小心惹我生氣。他惹我生氣后,他和我說話我就不會回應他了,說啥都不理。最多5次左右,他就會發現問題,然后就來問怎么了,我就告訴他哪里哪里惹我了,我不開心。然后他就說他不是故意的,后面會注意。我就會結束冷戰,這個事情就過去了。
用冷戰手段對抗,要注意兩點。
1.是頻率不能太高。
冷戰頻率太高,就是代表總有事情生氣,總是生氣不太好,家里冷戰沒互動,氛圍會特別尷尬,孩子感受到這種氛圍,會沒有安全感,幸福感會大大降低。
2.是時間不要太長。
因為冷戰時間越長,就代表非常非常生氣。但是我們不想這樣,我們受不了讓任何一件事掌控大家的情緒太久,這樣子不容易幸福。生活中沒幾件事值得我們生氣很久,而且一直生氣對身體也不太好。
每次發生事情有情緒,我會問自己,這件事是大事、中事還是小事?
如果是小事,我就立馬放下,或者花點錢買點糖果發卡啥的彌補自己,事情一分鐘就過去了。比如忘記情人節,這對我來說就是小事。
如果是中事,我就允許自己最多冷戰半天,花更多時間去消化,把事情梳理清楚,防止下次再出現同樣的事情。比如家人朝我發火,這對我來說是中等事情,我花一個下午想清楚來龍去脈,解決就好了。
如果是大事,事情夾雜的因素很多很復雜,我不能一下子看清楚,這種時候冷戰沒用,我會當場放下,照常生活做事。但是我會邊生活邊梳理,有時半個月才想清楚再采取行動,有時一年才想清楚再采取行動。
比如婆婆來帶娃,我感覺家里的事情和情緒都很混亂,半天肯定理不順,這對我來說是大事,我要花半年甚至一年去梳理。
我們會用到的另外兩個對抗方法是:
(2)等量報復。
比如灰太牛罵我,我肯定要罵回去。他罵幾句我也罵幾句,不多罵也不少罵。我就是想讓他知道被罵的感覺,基本上他接收到報復了,后面就會注意控制自己。
這個方法呢,我是知道這種程度的報復,不會更加激怒他,因為他侵犯我邊界的時候,他會允許我有這種程度的報復去提醒他,這樣他就會知道自己不妥,所以我才敢這樣做。
如果對方是個很暴躁的人,不講武德,只能自己欺負別人,但不準別人報復,一旦反抗就會加大報復,那這種方法沒用。
比如有的男人罵人,是不準別人回罵的,別人回罵了就會動手打人,加大報復程度,面對這種人,就不能用報復手段,要不然會被打死。
(3)逃避措施。
比如一個場合的負面情緒太多了,我沒法對抗,我就只能逃離。
我小時候見過各種臟話罵人的場合,有的人罵人能力太強了,不僅會罵還會動手打人,這種場我看過幾次,我知道我應對不了這種,我就趕緊離遠點。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我到現在還是這樣,一旦遇到情緒非常多的對抗場合,我就會逃離。我感覺生活中沒幾件事值得我花時間去和人對抗,因為太影響幸福感了。對方實在想要爭,那我就讓給他好了,對我來說影響也不大,我照樣生活得很開心。
我們最不喜歡用的手段,是打架和情緒隱形攻擊。
不打架呢,是因為我們覺得這個方法太暴力了。還有就是我不擅長打架,我是女性又是小個子,沒有練習過格斗,我打不過別人,我和別人打架肯定會輸,所以我不會和人動手打架去對抗。
我們也不喜歡情緒隱形攻擊,因為這個手段看似溫柔,但其實是殺人于無形,對方感覺自己心里流血了,但卻不知道問題在哪里。
這個方法,對關系的破壞力最大。明明傷害對方了,但自己卻覺得很無辜,外人不懂的話,也會覺得他無辜,但是被傷害的一方其實傷痕累累了。
情緒隱形攻擊是什么?
我舉幾個例子。
第一種形式:前后語言相反,這句話說自己不在意,但過后換成其他話來攻擊你。
比如伴侶平時說“你爸爸挺好的”,但是一生氣就說“你和你爸爸一個樣”,你問他“我爸爸哪里傷害你了?”,然后她說“我沒有說你爸爸不好的意思”。
像這種語言的反復,一會說好一會說壞,就是情緒隱形攻擊的一種。他一會說別人好,但是過一會又換成其他話術來說反話,讓人找不出語言的漏洞,但是厭惡的情緒是包含在話里的。
上面那句生氣時候說的話:你和你爸爸一個樣。把情緒翻譯一下是什么意思呢?是:你和你爸爸一樣讓我討厭,但是我不能直接說出來,我只能間接說出來攻擊你,讓你不爽。
如果不會翻譯情緒的話,那被攻擊的人就只能吃這個暗虧,除了受傷的人感覺自己被攻擊了很難受,其他人是看不出來的,甚至施害者也覺得自己很無辜。
第二種形式:前后行為相反,前一個行為好,但后一個行為壞,用相反的行為來攻擊。
比如有的母親在超市,孩子要求買東西,當時人太多看著太丟人了,拗不過就給孩子買了。回家幾天后,突然把孩子的生活費扣了一半,孩子問父母“為什么要扣一半生活費?”,母親說“你不知道原因?你自己反思一下”。
這個事情中,母親沒有明說是因為超市的事情生氣,因為事情過去太久,而小孩的理解力有限,沒法把這兩個事聯想起來。
當時母親并不愿意給他買東西,但是為了面子被迫買了,母親后面一直很生氣,直到幾天后才爆發。母親現在扣生活費,是在報復自己前幾天的行為,小孩不知道前后的因果關系,他只知道自己無緣無故被懲罰了,內心很受傷。
這種也是情緒隱形攻擊,兩個行為是相反的,人前是好的,人后是報復的,然后又不好意思明說,說自己是計較之前那個事,怕被別人說自己小心眼。明明計較,但是又不愿意承認,所以就隱形攻擊對方。
第三種形式:借題發揮發火,不提事情本身,但是用其他事情朝你發脾氣。
比如父母讓孩子掃地,孩子想拒絕又不敢,所以只能默默掃完。孩子掃完了故意把掃把亂扔,然后摔門進房間,晚飯就挑剔飯菜不好吃的,接下來會有一系列的其他行為來表達自己心情不好。
最開始就是因為不想掃地,但是因為不得不掃,心里有怨氣不能直接拒絕,就一直借著其他事情報復。這種行為不僅在孩子身上有,在大人身上也經常有。
上面是我了解大家在親密關系中,會用到的對抗方法,有些時候灰太牛不小心侵犯我邊界,我會采取冷戰、報復和逃避的措施,他也會采取同樣的措施。
這些方法,是在我們的關系中管用,因為我們都接受對方用這些方式保護自己,他能接受我這么做,我也能接受他這么做,這個度對我們來說剛剛好。
大家在自己的婚姻中,要用什么方式保護自我空間,也要根據伴侶的性格來判斷,選擇最適合自己婚姻的“吵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