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放學后,帶可可到面包房,可可自己熟練地去挑好了面包,又專門跑過來問我“媽媽,你要不要也吃一塊?”我并不餓,但是兒子邀請,也就愉快地接受了。兒子高高興興地拿了錢,托著盤子去付錢,拿回面包來共享。我覺得自己真是個幸福的人,可可也感受到自己的能干,雙贏!
? ? ? ? 我注意到一個女孩子,比可可高一點,她拿著卡,扭捏地在面包面前站了一會,然后跑到陪她來的老人面前“我不知道買什么?”其實,或許她需要的就是一個陪伴,讓她去確認肯定她想要什么。
? ? ? ? 我突然想起來下午的讀書會里,那個媽媽說“我不知道說什么?”然后,沉默了一會兒,當中,我有一丁點兒想插話,忍住了,我知道她是想說的,然后,她就開始娓娓道來了。
? ? ? ? 然而,老人就拉著女孩的手直接去挑選了一個小蛋糕,順便做完一系列事后,他倆就坐下來,等待著店員送到他們桌子上。然后女孩就開始一勺一勺慢慢地吃,我注意到店員拿的兩把勺子,因為蛋糕有點大,但老人始終沒有動,我差點想讓老人也吃一點,覺察到自己的越界,忍住了。而女孩也從頭到尾沒有和老人互動一下,直到吃完了,她把蛋糕朝老人那邊一推,老人就又去找店員來打包帶走。
? ? ? 可可到外面玩,我突然想起了那句“中國女人過得不好——婆婆越位,老公缺位,自己錯位”,我還是挺能理解這個角度的。我是從這個狀態走過來的。上次和一個國際化姐聊天時,她對我怎么會在和老人一起生活時那么地“奇怪”——自己的家怎么能是奶奶主宰一切,我甚至還會覺得“除了自己有奶給孩子吃外,什么都不如奶奶”?她十分不解。
? ? ? 我告訴她,因為那時候我沒有自我,自己沒有太多界限,或者有界限但是沒力量,不敢自我肯定。她若有所思。
? ? 我是從2007年開始學習心理學的,是在慢慢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我一直好奇于自己的自信心為什么不夠——即使以前在別人眼中,我什么都不錯,可是,我對自己就是沒有辦法有信心。自我肯定到底從哪里來的呢?
? ? ? 最核心的自我肯定能力是從孩子在母親的肚子里就開始孕育的,是被期待的,受祝福的孩子嗎?是帶給母親幸福感的孩子嗎?出生后見到的那些人是歡迎我的嗎?這些屬于人生底色,然后再就是后天養育中的一點一滴了。從自己能自由舞動,吮吸自己的小手,自由爬爬探索,再到直立行走,再到自己吃飯……然后自己一點一點成長起來。這樣的孩子,他的人生就可以是自己的,過好過賴,就可以是自己去過。
? ? ? ? 不像我,因為只有讀書這一個緯度的自信評判標準,成家以后面對那些我以為并不需要我做的家務傻掉了。任由別人對我的批判,指手畫腳,甚至全權代理。
? ? ? ? 正是因為在成長過程里,讀書是我的盔甲,我甚至都沒有足夠發展自己的自理能力,時間管理,自律能力,人的成長是多維度的,我可以不成功,但我不可以不生活。
? ? ? ? 或許那些沉迷于工作的好男人們,他們缺位于家庭,也是他們在家庭生活里的自信心不夠呢!
? ? ? ? 誰不愿意成為一個好爸爸,誰不愿意成為一個好媽媽?可是,成為一個好爸爸媽媽的前提,是成為一個好的自己。而成為一個好的自己的前提,是成為你自己!
? ? ? 于我而言,這便是心理學給我的最大幫助,讓我成為自己,悅納自己,完善自己!
? ? ? ? 只要是我自己的生活,我認真活過了,就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