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之前的舊金山,是最絢麗多姿的。黃昏時刻,耀眼的光芒被蒙上金輝的濾鏡,色彩一秒萬千,在這個時刻垂青這座美麗的城市,才知曉上帝為何如此眷顧它、為何它吸引著全世界的熱念……
初到舊金山,居住在Lombard street的Travelodge by the Bay,離著名的“九曲花街”僅差三個街區。有時我們會順著Lombard street的坡道攀爬至“九曲花街”的至高點,俯瞰整個城市。而用到“攀爬”一詞,我覺得再適合不過。
舊金山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市,特別是Downtown幾區,開車行駛如同坐過山車一般,不系好安全帶,人仿佛要從前窗掉出去。我們費了好大的力氣,身體傾斜成45度在坡上費力的邁著步伐。更陡的坡道甚至需要雙手來支撐,為保持平衡。
從下榻的酒店到九曲花街的這一段,兩旁都是住宅。每一棟房子似乎都在自豪的炫耀著主人的獨有個性。樓房前、門廊處、甚至兩棟建筑的空隙間都精致地種植和擺放著花圃小景。薔薇叢如繁星點點半遮門廊、藤本科與傾斜的樓面緊緊融合、臺階處的花盆小植品種各異,卻又完美統一。
這里,一度讓我遐想居住的一定都是藝術家,每一位都如繪畫般描繪著童話世界。偶然,出現于花盆中的美國小國旗提醒了我身處何處。建筑在這里只是畫中一名角色,在這充斥著人文氣息的景致中,我忽視著建筑的風格各異,只因這一幅畫如此的整體,沒有任何細節過于突兀。
此景還有另一處獨特,不得不提。行走在斜坡上,向街道的另一側看去,每棟房子如同傾斜著一般,與地心力較量著。路邊橫向停靠的車輛,這樣的斜度讓我擔心一陣大風就會將它們吹翻。上坡和下坡的人們都保持著與路面同樣的角度,只是往上者賣力的攀登,而往下者步履輕盈,在這條路上的每一件事物似乎都在吃力的調整著重心。
偶爾,一個不經意的轉身,會讓身心的疲憊化作一絲驚喜,融化在空氣中。站在這座城的某處至高點,窺視著遠方被縮小的街景,天和地緊密相連,仿佛沒了間隔。有種偉大的情懷油然而生,上帝在天上注視著這個世界時,莫非也如此刻一般。
驚喜有時也會一伏接一伏,只要隨時都有顆等候被喚醒的心。
來到九曲花街的路口,已有陶醉在其中的游客情不自禁的紀錄著眼前的景致。欲駕車挑戰九彎車路的司機排著長長車隊,卻自覺的留出橫向車道,我才意識到,一路堵車的原因。迫不及待的將自己融入了景色中,美景如美女般回眸一笑,那瞬間讓人流連忘返,而那時所見的景致,恐怕今生唯獨這第一眼才能讓我動情。
站在景前的那一刻,我也被瞬間融入畫中,只覺身邊的空氣在凝固、四周的行人突然蒸發,時間禁錮在我的那一眼、那一秒,然后又痛快的恢復跳動的秒針。
欣賞一幅畫,第一眼總是縱觀全局,其次將目光聚焦在與視角平行的閃光點上,最后會細細品味空間上離你最近的細節。欣賞遠景也如此一般,第一眼的大基調贊許之后,就開始搜索遠方突出的亮點。電報山上的那座塔、Bay Bridge橫跨在海灣上、圣彼得和保羅大教堂的兩座尖頂如此明顯的在畫面中奪人眼目。遠處的景致雖美,但不及眼前事物的精致,“九曲花街”的出名并不是徒有虛名。
一路沿著彎曲的花街小徑往下行走,身旁是一棟棟有著截然不同建筑風格和庭院設計的豪華宅院。花卉們在爭相怒放,花街之名油然而得。每戶的庭院是否出自于設計師之手,我不禁自問,而不得而知,但至少我能感受到主人熱愛美好生活的心愿,盡情于享受著如此遼闊之舊金山全景。
帶著濃濃的回味,結束了這段步行賞景。天已盡黃昏,沿著Leavenworth St前往漁人碼頭,因為那里充滿了地道的美食。
夕陽近落,紫色晚霞布滿西邊半邊天空,桔紅色強烈的落日陽光讓紅色金門大橋披上金衣,灣區海域停靠著的船支只看得清桅桿的輪廓,對面山頭上被金光照耀的住宅區已寥寥燈火,此時的舊金山美得驚艷。
對一事物的初識,往往會被處境、情緒、想象所左右,并非真實、準確,但那一刻,我的初次深入欣賞的舊金山,讓我留下難忘的初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