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年輕人交流時,經常聽到有的年輕人說,現在我們壓力大呀,我們累呀!哪像你們那個年代!再深入地了解一下,他們也真累,主要是心累。原因主要來自于過高的欲望:房子、車子、票子……
例如某某同學買車了,某某買房了,某某穿的是什么品牌,而自己還沒有,于是他們看在眼里,攀比在心里;由于攀比,越發地心里不平衡,不快樂、有壓力。正如小說《商道》里說的“人生的痛苦來自總想擁有的欲望。”
年輕人要買房子、車子,這些愿望也不能說不對,應該屬于正常的想法;但又不全對,為什么?因為你參加工作不久,自己的付出、積累還比較少,你想馬上買房、買車,壓力能不大么?這不是在工作、生活本來競爭壓力就比較大的情況下,給自己增加更多的壓力嗎?而這壓力不就是不切實際的攀比,自己的虛榮心造成的嗎?我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沒有錯,但必須根據你自身的情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要慢慢來呀。
記得90年代,我調入省城工作。當時沒有房子,先找朋友借了一小間房,就七、八平方大,房間里面除了一張單人床,兩張櫈子,其他什么都沒有。我在床對面一張櫈子上擺上一只箱子,靠床頭的另一張櫈子上擺著一疊書。記得,讀高中的兒子一次到我房間說:“爸:你這地方都跟貧民窟一樣么?”我說:“慢慢來!”因單位剛組建,我是唯一從外地調入的。剛調到省城,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住房,而是要努力做好當下的工作。記得那時晚上經常加班,回到房間陪伴我的是一個小半導體收音機(現在還在我的書柜底下收藏著),她仿佛是我曾經的戀人。因為房間小,還沒有條件按裝電視。每晚都是江蘇文藝臺的主持人文嵐和張艷“溫馨夜話”和“午夜心橋”節目把我送入夢鄉。當第二天清晨,收音機在被窩里播報早間新聞的聲音響了,我才記起前一天晚上聽節目沒有關機就睡著了。當時雖然物質條件差,但我心態好,我知道得慢慢來。后來,我向單位租借到了大一些的房子,又過了幾年我自己買房子了。生活就是這樣一步步過來的。
所以我認為年輕人首要的問題,是生存和發展。首先是要做好當下的工作,練就你的本領,提升你的價值。而不是不切實際的先考慮買房、買車之類的事情。正如報刊上一篇文章中說的,因為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你還沒有付出,你憑什么開始就要好房、好車?這些都應該是通過你的努力而慢慢得來的,這些物質條件與你的當下的生存發展沒有必然的聯系。你雖然沒有房,沒有車,沒有穿品牌,這不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你沒有自己的房子,可以先去租,照樣會生活得好;你沒有車,可以坐地鐵、公交,既經濟又環保,也同樣不影響你有尊嚴;你穿的衣服,不是名牌,只要干凈、樸素、大方,同樣不影響你的形象。你糾結、難過的原因,可能還是虛榮心在起作用。
記得一次看央視一臺撒貝寧主持的首檔電視青年公開課“開講啦”節目,主講嘉賓是陳坤,主講的題目叫《人生路,莫慌張》。主講剛結束,有位青年代表提問說,“昆哥:我們急呀,壓力的大呀!我們要工作、房子、車子……”。可是陳坤笑著回答,“要淡定!”青年代表說:“我淡定不了,我急呀!”陳坤又答:“你為什么這么急呢?如果一切都來的這么容易,那還要我今天來講課干什么呢?”。接著又說:“你沒有看到我今天講課的題目叫《人生路,莫慌張》,你得慢慢來呀。”
寫到這里,使我想起曾經在《新華日報》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是一位叫薛涌的學者寫的。題目記不太清了,但大概意思是,你憑什么在不該享受的時候去享受。文章中說,“如今很多年輕人,不僅要買房子,還要買大房子,買不起就到處泄憤,仿佛社會欠他們的”。他還說:“你小年輕什么還沒干,憑什么輪到你住大房子了?”但有的網友留言說:“你也許很輝煌,但不是誰都有你這樣的能力,難道他們就不應該活得有尊嚴嗎?”這位薛教授說“我在美國、日本都生活過相當長的時間,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不輝煌,至少物質上是如此。我更不明白何以住不上大房子就沒有尊嚴。”他謙虛地說,他算挺“成功”的,但他在48歲之前沒有自己的房子,也沒有住過大房子。他說據資料介紹:波士頓,美國最先進的高科技城市之一,中等收入超過5.5萬美元,密度比中國大城市小得多,土地資源多得多。但是,該城市近來針對年輕的專業階層,新建30平方的小戶型住宅,目的是把月租金降到1200-1600美元,讓年輕人有立足之地。
再說說車子,我們許多年輕人,都想買好車。日本東京,2300萬人口,富人很多,寬闊的城市道路上滿街都是車子,但我看到的包括年輕人開的車,都是日產的廉價的小排量低擋車。我仔細找都不容易找到一輛高擋車,這要不是我自己親眼所見,我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為什么我們都想坐好車?實際上一個人真正的體面和富有,是你有條件坐好車而不坐好車。這樣的人國外很多,國內也有,像新東方董事長兼CEO余敏洪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一次去參加華人杰出成就獎的授獎大會,是去領獎的。去的人大都是開著寶馬、奔馳去的,而余敏洪先生是背著雙肩包坐地鐵去的。你不得不在心里佩服,這才是真正富有的人、體面的人、有尊嚴的人。
所以,年輕人不必非要住大房子,坐好車子,因為這不是生活的必須品。沒有好房、好車,照樣可以生活得很幸福,可以活得有尊嚴。前兩年,我接觸一位在北京央企工作的年輕人,是個80后,那次他是來南京調研的,午餐的時候交談中,我問:“你結婚了嗎?”他說:“結婚了!”我又問:“買房了嗎?”他說:“沒有呢,租的房子,75平方,四千多塊錢,蠻好的,慢慢來吧!”我再看一下這小伙子,感覺他很陽光,很快樂,很樂觀。我相信時間不會太長,他一定會擁有的自己的房子的!
年輕人需要房子、車子……只能慢慢來,靠自己去努力奮斗。我們一代一代人,都是這么過來的;也是從租房,到買房、買車的。物質條件是一步步改善的。如果你沒有去奮斗,你憑什么先去享受。如果在不該享受的年齡去享受,對你們的人生沒有半點兒好處;如果你沒有經過自己努力,而擁有超過常人的物質財富,那么對你來說可能并非是好事。其中的道理,隨著你們的成長,會慢慢明白的。年輕人走上社會,首先是要干好你當下的工作,為你的事業打好基礎。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去感恩和回報社會;那么,你的壓力一定會慢慢釋放,你的房子、車子也都會有的。所以歸根結底一句話,慢慢來,一切都會好起來。
原創作者:慢城
公眾號:慢青年(ID:slowwer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