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個不算大問題的毛病,我是一個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人,當周圍的人都努力工作、渾身充滿正能量的時候,我會覺得每一天都充滿了意義,生活特別美好;而當周圍的人都渾渾噩噩、不停散發負能量的時候,我也會不自覺的感到這個社會的陰暗面好多,好像努不努力也并不能改變很多。
許是幸運吧,在沒上班之前我遇到的人大多數都比較正能量,跟他們在一起,如果不夠努力,就好像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一般。所以一直也沒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大問題,但是,當我開始上班的時候,我卻感覺到了深深的困惑。
以前的我以為聰明的人應該是遇事能很快想出解決辦法,沉著冷靜應對問題的人,上了班后我發現聰明的人變成了遇事能很快想出推卸的方法,世故圓滑的人;以前的我認為有能力的人應該是能夠很好的處理工作中遇到的突發狀況的人,上了班我發現有能力的人變成了能夠很好的處理工作中人際關系的人。
我不是覺得這樣子有什么不好,我只是覺得事情的優先級好像變得不對了。在我的理解中一直以來都應該是把怎樣將工作做好作為第一優先級,而不是將怎樣能最大限度的將工作簡便的完成作為第一優先級。
對此,我一度非常困惑,而我將我的困惑告訴身邊的人的時候,換來的不是不理解就是嗤笑。仿佛這個世界的規則本來就應該是這樣運作的,你就算努力了又能將事情做得多好呢?更何況多做多錯,你做得越多,有時候反而是越不落好的。
即使這樣,當時的我還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只是,這個時候,我性格中易受環境影響的缺陷就暴露了出來。
我以為我自己仍舊在努力的工作,但是我漸漸的開始抱怨事情的繁多,覺得好多事情都不在我的職責范圍之內,為什么卻要讓我去做。我越來越在意工作職責范圍,不愿意多做一點。
在我的內心里出現了另外一個自己在不停的叫囂,你看看公司里的人,小A上班的時候沒事就在玩手機,小B上班的時候竟然偷看視頻,小C上班的時候更過分,竟然在睡覺......唉,公司的人都好不上進啊,只有我這么努力。
我在這種情緒中越陷越深,以至于影響到正常的生活,感覺每天過的都很不開心,什么都不想做,整個人郁郁寡歡。
不過,我終究是幸運的,我大學結交的好朋友在一次次對我的抱怨欲言又止后終于忍不住爆發了。他和我深談了一個小時,講他工作中的事情,講他每天都要做很多很繁重的工作,基本上天天加班,每天回家的時候都披星戴月。
但是,即使這樣,他還是會主動去找事情做,就是為了能趕快融入到集體中去,去彌補自己與工作很多年的同時之間的差距。“而小薇你,從工作到現在,每周加班的時間應該不超過兩天吧”,我被他問的啞口無言,也終于在這么多天里第一次沉思自己這段時間的言行。
再回頭去想的時候,我真的感覺到一陣陣的后怕。我很慶幸我朋友最終還是說了那些話,他讓我意識到最可怕的不是我內心這些不為人知的想法,而是我竟然有了這樣的想法卻仍舊不自知,仍以為自己比大家都要努力的多。
我突然覺得也許每一個人在新換一份工作的時候都會充滿了干勁,想要在新的崗位上有所作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價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上班變成了一項朝九晚五的機械運動,我們都忘記了曾經剛出校門懷揣著理想與抱負的自己,變得“泯然眾人矣”。
究其原因就是大多數人都會像我一般受到環境的影響,眼睛里看到的都是他人的不努力與投機取巧。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能守住自己躁動的內心,認真完成工作。但時間長了,難免產生了懈怠心理,覺得如果能省時省力的把事情完成了又何樂而不為呢。而這股力量是如此潛移默化卻又深刻的影響著眾人,以至于仿佛變成了一種職場的新“規則”。
但是,現在緩過神來的我想說的是,我知道現在職場上存在著這樣的風氣,因此很多人把他們會這樣做的原因歸結為風氣不好,于是就心安理得的一面感嘆現在的風氣多么多么不好,一面卻做著敗壞風氣的事情。只是,我們不能因為一件錯的事情做的人多了,就認為它是對的,就去選擇那么做。我希望大家能永遠記得那個初出校門時執拗的自己,不要像之前的我一樣,被內心所認為的不公所吞噬,變的斤斤計較、郁郁寡歡。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一即是全,全即是一。我相信,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人不付出就不會有收獲。我們所承受的痛苦,一定是為了得到什么而付出的代價。而且無論是誰,付出了努力就一定會得到什么。所以加油吧,上班狗們,讓我們守住內心,為了理想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