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姜還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愈久彌真”,中國是個崇尚敬老孝親的民族,“百善孝為先”,在這種思想指導之下年長的人往往都能得到足夠的尊重。在這份尊重里面,有對時間的敬畏,因為經驗都是時間的堆積。
與同齡人和年輕人相比,我更喜歡跟老人在一起,喜歡陪他們消磨時光,也喜歡聽他們的教誨,通過他們的口我能夠汲取時間的力量,獲得智慧之光。
雖然結婚多年,但是自己動手蒸饅頭、烙餅、搟面條、蒸包子,還是跟小區一位阿姨認識以后的事情。我家孩子和阿姨的孫子是幼兒園的同學,因為兩個孩子是最好的玩伴,看孩子的人自然也就變得熟絡起來。阿姨今年已經72歲了,用俗話說,“她吃的鹽都比我吃的米多”,而且她年輕生活的年代,是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動手的,一日三餐、大人孩子的衣服鞋襪,早就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對于我來說,阿姨簡直就是一部“百科全書”,所以,我迅速地展開了“攻勢”,像一塊落入水中的海綿一樣,努力地吸收著水分。
自從跟阿姨認識之后,我是從廚藝到育兒再到生活家居,各方面技能都直線上升,老公和老媽都用崇拜的目光看我。以前覺得蒸饅頭,想想都是一團被小貓玩過的毛線。阿姨跟我說,其實蒸饅頭沒你想的那么復雜,如果把蒸饅頭分解的話,一共就兩個步驟,一個是發面、一個是上鍋蒸。發面你就按照酵母上面的說明,加入面和水做成面團,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然后發起來之后你拿出來放案板上給揉幾分鐘,然后放回盆子再發一次,等再長起來面就發好了;蒸饅頭更簡單,你把面團做成饅頭的樣子,放入蒸鍋里面讓它待個個把小時,等饅頭長起來了,你開大火、開鍋之后轉小火、蒸30分鐘就行了。她說,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方法的,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不會覺得難了。聽了阿姨的話,我準備嘗試一下,可想而知前兩次效果肯定不好,但是令我驚喜的是,第三次蒸出的饅頭就又白又胖又好吃了,果然沒有那么難,自從學會之后就駕輕就熟了。從此之后,我信心大增,由饅頭開始拓展到烙餅、包子、面條、玉米餅,現在我也是是廚房小達人了。
最近姑姑帶著她孫女來我家了,小姑娘和我家閨女一起是很好的玩伴,平時我們上班,姑姑看著兩個孩子,大人孩子都很開心。今天早上,姑姑做的菜兩個孩子不想吃,我說那就給她倆做個小蔥炒蛋吧。然后,我就動手把小蔥切了之后放進碗里,然后把雞蛋打進去,再加鹽攪拌。姑姑看到了說,“你應該先把雞蛋加入鹽攪拌好,最后再加入小蔥,先加小蔥的話,炒出的雞蛋有淡淡的蔥臭味而且口感不好”。我當時愕然,沒想到小小的小蔥炒蛋還有這么個學問,真是不學不知道。
閨女和她小姐姐愛吃雞塊(一種膨化食品),但是昨天的沒有吃完,今天就變的“皮了”,本來香脆的口感,因為吸了潮氣,變得皮踏踏的,一點也不好吃了。
我說,“扔了吧,變那么難吃?!?/p>
姑姑說:“扔了多可惜啊,你把它放冰箱里面冷凍一會,再拿出來就又變好吃了?!?/p>
我試了試,果然,甚至比之前更脆、更好吃。真是服了,以前我扔掉了多少啊,追悔莫及。、
不僅由衷的感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老人就如同活動的“百科全書”,在你措手不及的時候總是能夠扮演“及時雨”的角色。
但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卻把老人不當一回事,不僅不愿意跟老人說自己的心里話,老人問話都能應付就應付。總覺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老人已經過時了,不屑于跟老人一起,更別說陪伴和請教了。殊不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辈蛔鹬乩先说娜藗?,你們長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