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曾經(jīng)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據(jù)說這是她年幼時的一段經(jīng)歷。
? ? ?那一年奶奶還是個半大的孩子,在家里她是老大,大人們到公社上工時,還要拉扯弟弟妹妹,就像一個家長,給他們洗衣做飯,帶他們玩耍。那個吃了上頓愁下頓的年代,孩子當(dāng)勞力用,勞力當(dāng)牲口用。這也是正常不過的。
? ? ? 那時候,人們心眼實,干活出死力。在地里經(jīng)常一干就是一天,中午為了搶進(jìn)度賺工分,也為了省點力氣,午飯都是在地頭上解決,所以家里年長的孩子除了喂豬,帶弟妹,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中午之前給在地里勞作的大人們送午飯。
? ? ? 一天,奶奶喂完豬,眼看就到中午,家里實在沒有什么可吃的,就在鍋塘里烤了幾個山芋,打算給父母送過去,自己用紙包了一個揣在兜里,預(yù)備在路上吃。
她安妥好年幼弟妹,把門從外面帶上門搭子,就往地里走。
? ? ? 那時候就要秋收,金黃的稻谷密密麻麻的堆滿了整片的田野,一望無際,遠(yuǎn)處還有人不停的往這里運麥穗。那時候農(nóng)民們的地都屬于公社的,那層層疊疊的麥稈下面都是漚爛發(fā)臭的青苗的尸體,人們正往畝產(chǎn)幾萬斤的偉大目標(biāo)奮進(jìn)呢,那時,偉大的事業(yè)正是最關(guān)鍵的決戰(zhàn)時刻。
她小心翼翼的走在縱橫交錯的田埂上。
? ? ?那一天她記得很清楚,明明陽光耀眼的天空卻漸漸的暗下來,慢慢的,天空陰沉的像要掉下來,天邊積攢的雨云眼看就要飄過來,她一個人挎著籃子疾步前行,四周寂靜無聲。
偶爾有幾只不知名的野鳥偷吃了稻谷后騰空而起。
起風(fēng)了,奶奶感覺背脊有點發(fā)涼,好在公社的地跨過眼前那座小橋就可以到了。
有人在后面叫住她。
奶奶心里咯噔一下,她害怕的用手遮住眼睛,慢慢轉(zhuǎn)過去,從指縫里看見原來是經(jīng)常和她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頓時松了一口去,她看見那個小伙伴也提著竹籃子,上面蓋著毛巾,看不清里面裝的什么。
“你也要從那橋上走嗎?”小伙伴安靜的對奶奶說,“我們一起走吧!”
那是一座記不清什么年代的橋了,父母們就在河對岸干活,可是那橋?qū)嵲谑翘柑?/p>
可是不經(jīng)過那座橋,就要繞一大圈才能到河對岸去,耽擱大人們中飯。
奶奶正猶豫著,那個小伙伴又重復(fù)了剛才那句話
“我們一起從那橋上走吧”
急性子的奶奶才不顧什么危險,反正會游泳。那個小伙伴一直跟在她身后,不緊不慢。
奶奶突然不知道為什么,開始加快步伐,就慢慢的把那個孩子甩得很遠(yuǎn)。
她穿過最后一片稻田,就要走上那座小橋,橋搖搖晃晃,奶奶卻走的很平穩(wěn),她很得意的回過頭去看那孩子。
那個孩子面無表情的站在那里,好像就等她往前再走幾步。
一陣風(fēng)過來,小橋似乎更晃的厲害,當(dāng)奶奶走到橋正中的時候,對面有人大聲喊叫起來,“回去,回去,不要過來”
原來她爹餓的實在受不了,打算到河邊喝水來充饑,剛好看見奶奶搖搖晃晃的走上獨木橋,趕緊制止她。
于是她爹便用水泥船把她們擺渡到了河對岸。
當(dāng)天晚上,奶奶躺在床上快睡著的時候,就聽到院子外面的碼頭上有人驚呼,有急促而紛亂的腳步,接著好像有很多人小聲議論著什么,接著就有女人哭嚎聲。
奶奶干了一天活,頭抵著窗戶便睡著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她醒過來的時候,她爹才告訴她:小麗死了,昨天晚上被人從河里撈上來的。
奶奶說:“我昨天中午還在地里遇見她的,她還和我一起坐船的,你沒看見嗎?”
她爹頓時瞪大眼睛,過了很久才無限心疼的跟她娘說:“大丫頭都餓迷瞪了,唉。”
隨后他又好像對自己狠狠嘟囔了一句:“公社的同志說那孩子至少在水里泡了兩天了,肚子里居然沒一粒米”。
奶奶后來也不確定到底在稻田里是不是看見過那個孩子,不過那天她確實很餓,這個她倒記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