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聰慧,秉賦過人,二三十歲就名滿天下,步入仕途,官拜七品縣令,赴任之前,作為人之常情, 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師──清乾隆年間的名臣尹文端辭行, 順便看看老師還有何教誨,尹文端見學生登門,自然十分高興, 就問他:你此去赴任,都準備了些什么?袁枚見老師垂詢, 就老老實實地回答:學生也沒有準備什么,就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尹文端一聽就有些不高興,說你年紀輕輕,怎么能搞這一套,還是要講究勤政務實呀! 但袁枚說,老師你有所不知,如今社會上的人大都喜歡戴高帽子, 象您老人家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呀! 尹文端聽罷此言,很是受用,覺得他沒有白培養了袁枚。
袁枚不愧為才子,對世事洞明如境,在不知不覺中, 就將一頂高帽子送給了尹文端,而自以為很高明的尹文端, 戴上了這頂高帽子,又怎么能不喜形于色呢。
類似的例子,在三國演義中還有一節, 關羽關云長一聽說馬超馬孟起武藝過人,就有些不服,寫信給劉備要入川與馬超一決高低,劉備一見書信,就有些手足無措,趕緊跑去向諸葛亮問計, 諸葛亮就給關羽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亮聞將軍欲與孟起分別高下, 以亮度之:孟起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 當與翼德并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諸葛亮是多么聰明的人, 一頂光彩照人的高帽子給關羽一戴,關羽便馬上眉開眼笑, 說還是諸葛亮知道我的心呀,并將書信遍傳眾人,也就罷了與馬超比武之心。
世間事,有時就是如此的有趣,無論是學富五車的文人, 或是技壓群雄的武士,你如果與他們比文論武,未必是敵手, 但只要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輕輕巧巧地送他一頂虛無縹渺的高帽子, 立刻就能以柔克剛,化險為夷, 高帽子真是一把無影無形無堅不摧的無刃剛刀呀!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聰明則聰明矣, 但糊涂時也糊涂的令人咋舌。那些頭上高帽子鮮亮的人,未戴之前,肯定也做過預防。 畢竟人總是趨利避害,努力向上的。但事到臨頭,當高帽子飄然而至之時,他們卻總是喜歡它的美艷絕倫,雖也想抵抗, 但大多是虛晃一槍,到頭來還是美美地戴它一頂。高帽子真是無往而不勝呀!
生而為人,自娘胎中就攜帶有多種抗體, 人類的免疫力不可謂不強,有時候,一些小病菌小毒素對人都構不成威脅, 但有時候,只一頂如夢如煙的高帽子,宛如一碗迷魂湯, 讓人耳不聰眼不明心志迷亂。如果是一般小民,惑于高帽子,無非是吃些小虧, 于國于人并沒有多在損失。可一旦是手握大權的公仆, 如果也被高帽子所籠罩,那危害可就大了,重則禍國殃民,輕則有損于干群關系, 大大不利于我們的事業。由此看來,作為握重權的公仆, 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時刻不忘警惕高帽子,并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