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干法》? 作者:稻盛和夫 (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
導語:
一、人生工作的結果 = 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所謂能力,是指才能或智能等先天性的資質;所謂“熱情”,是指努力的意愿或熱心等后天的努力;思考方式是指哲學、思想、倫理觀等生活的姿態等人格因素。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因為能力和熱情只有0分到100分,但是思考方式可以從負100分到正100分為止。
二、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不燃性的人
這里所謂的“燃性”,是指對事物的熱情。自燃性的人是指,最先對事物開始采取行動,將其活力和能量分給周圍人的人。可燃性的人,是指受到自燃性的人或其他已活躍起來的人的影響,能夠活躍起來的人。不燃性的人是指,即使從周圍受到影響,但也不為所動,反而打擊周圍人熱情或意愿的人。
“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
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幾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從這里開始。——稻盛和夫
我們為什么而工作
為什么而工作?工作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很多人是這么想的。他們認為,為了吃飯獲取報酬,就是勞動的價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義。
誠然,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這沒有錯。然而,我們拼命工作,難道僅僅為了吃飯這一個目的嗎?
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這是我的觀點。
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僧人經歷長期嚴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夠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卻隱藏著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的巨大力量。工作的意義正在于此。日復一日勤奮地工作,可以起到鍛煉我們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我衷心希望,生活在現代的年輕人,你們承擔著對未來的責任,在工作中切不可好逸惡勞,不要逃避困難。希望你們秉持一顆純樸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工作能夠鍛煉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
有許多優秀的工匠,只要專心磨煉技能,制造出賞心悅目的產品,他們就會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和充實;因為他們認為勞動是既能磨煉技能,又能磨煉心志的修行,他們把勞動看作自我實現、完善人格的“精進”的道場。
話雖這么說,但我原本也不是一個熱愛勞動的人,而且我曾經認為,在勞動中要遭受苦難的考驗簡直是不能接受的事。
孩童時代,父母常教導我:“年輕時的苦難,出錢也該買。”我總是反駁說:“苦難?能賣了最好。”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出言不遜的孩子。
大學畢業的我,在京都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松風工業就職以后,年輕人的這種淺薄的想法就被現實徹底地粉碎了。
松風工業是一家制造絕緣瓷瓶的企業,原是在日本行業內頗具代表性的優秀企業之一。但在我入社時早已面目全非,遲發工資是家常便飯,公司已經走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業主家族內訌不斷,勞資爭議不絕。
我去附近商店購物時,店主用同情的口吻對我說:“你怎么到這兒來了,待在那樣的破企業,老婆也找不到啊!”
因此,我們同期入社的人,一進公司就覺得“這樣的公司令人生厭,我們應該有更好的去處”。大家聚到一塊兒時就牢騷不斷。
當時正處于經濟蕭條時期,我也是靠恩師介紹才好不容易進了這家公司,本應心懷感激,情理上就更不該說公司的壞話了。然而,當時的我年少氣盛,早把介紹人的恩義拋在一邊,盡管自己對公司還沒做出任何貢獻,但牢騷怪話卻比別人還多。
入公司還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學生就相繼辭職了,最后,只剩我一個人留在了這家破敗的公司。我非常苦惱。
被逼到這一步,我反而清醒了。“要辭職離開公司,總得有一個義正詞嚴的理由吧,只是因為感覺不滿就辭職,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會一帆風順吧。”當時,我還找不到一個必須辭職的充分理由,所以我決定:先埋頭工作。
不再發牢騷,不再說怪話,我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當前的本職工作中來,聚精會神,全力以赴。這時候我才開始發自內心并用格斗的氣魄,以積極的態度認真面對自己的工作。
從此以后,我工作的認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極度”二字來形容。
在這家公司里,我的任務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睡在那里,晝夜不分,連一日三餐也顧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這種“極度認真”的工作狀態,從旁人看來,真有一種悲壯的色彩。
當然,因為是最尖端的研究,像拉馬車的馬匹一樣,光用死勁是不夠的。我訂購了刊載有關新型陶瓷最新論文的美國專業雜志,一邊翻辭典一邊閱讀,還到圖書館借閱專業書籍。我往往都是在下班后的夜間或休息日抓緊時間,如饑似渴地學習、鉆研。在這樣拼命努力的過程中,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大學時我的專業是有機化學,我只在畢業前為了求職,突擊學了一點無機化學。可是當時,在我還是一個不到25歲的毛頭小伙子的時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為無機化學領域嶄露頭角的新星。這全都得益于我專心投入工作這個重要的決定。
與此同時,進公司后要辭職的念頭以及“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之類的迷惑和煩惱,都奇跡般地消失了。不僅如此,我甚至產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簡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這樣的感覺。這時候,辛苦不再被當作辛苦,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周圍人們對我的評價也越來越高。
在這之前,我的人生可以說是連續的苦難和挫折。而從此以后,不知不覺中,我的人生步入了良性循環。…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紛享公開課立場。
作者介紹: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兒島,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 稻盛和夫的釋義是涵蓋了生活態度、哲學、思想、倫理觀等因素人格。痛惜戰后的日本以選擇聰明才辯型的人做領導為潮流,忽略了道德規范和倫理標準,導致政界、商界丑聞頻發。他建議領導者的選拔標準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氣第二,能力第三。他指出熱愛是點燃工作激情的火把。無論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產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會產生向下一個目標挑戰的積極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事的人。
主要著作:
《干法》、《稻盛和夫自傳》、《人為什么活著》、《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拯救人類的哲學》、《稻盛和夫的哲學》、《企業家成功之道》、《追求成功的熱情》、《敬天愛人》、《提高心性,拓展經營》、《愣頭青的自傳》、《稻盛和夫的應用哲學》、《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活法》、《活法2:稻盛和夫說企業人的"活法" 》、《經營十二條》、《活法3:尋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活法4:開始你的明心之路》、《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六項精進》、《阿米巴經營》、 《創造高收益 壹》、《創造高收益 貳》、《創造高收益 叁》、《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經營十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