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我聯系了我的高中朋友張松,想讓他給我即將高考的表妹傳授一下經驗。原以為他會拒絕,沒想到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他笑著說:“其實也談不上經驗,只是想把我當年的經歷說說,你表妹肯定覺得,我這樣都考上大學了,所以還有什么不可能。讓她提升點自信嘛。”
他自嘲的笑了笑。如今,他在學生會擔任部長,人緣不錯,有個漂亮的女朋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被孤立的男生了。
2.
當年,張松中考成績離省重點高中差1分,他爸花了8000塊錢買進學校。高一年級,1400個學生,他是第1400名。
他爸通過關系把他塞進入重點班。
進入高中后,愛玩的天性并沒有改變,上課不聽,偶爾會拿著他哥的身份證逃課去網吧上網。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學校舉行的第一次月考他考了班級倒數第一,年級1300多名,他高興的請班上同學吃雪糕。理由是他竟然不是年級倒數第一。
班上40個同學,接受他買的雪糕的只有10個同學,其他同學都以學習忙沒空拒絕了他的熱情,他也不惱。
其實張松除了成績不好,人挺好的,大方,幽默。但是,班上的同學并不太喜歡他,覺得他是走關系才來重點班的。
張松在班上,幾乎沒有什么朋友,別人討論數學題時,他在看小說;別人奮筆疾書的時候,他在睡覺。他想融入他們卻沒法融入,班上男生多多少少有點自傲,曾有朋友提醒過他,讓他別這么懶散,他點頭答應,卻改變不了,依舊懶散依舊我行我素。
他不討喜,朋友還是有幾個。班上男生去打球,偶爾還是會叫上他,如果沒有和同桌的那次矛盾,我想就不會有后來的張松了。
矛盾的產生也是因為打籃球,班上男生五五分隊,張松剛好和同桌是對手。打球打的正激烈時,不知是張松同桌犯規還是他撞到了同桌。最后,他們打了起來,除了張松自己,其他9個男生全都站在他同桌那邊。
一比九,張松臉上掛了彩。老師來了,才把他們拉開。不等班主任說什么,張松就跑了,門衛都沒有攔住他。
那時,我們才16歲,正值青春年少,自尊心強烈的年紀。
班主任怕張松想不開,趕緊打電話給張松他爸。那次,張松缺了一個星期的課,打人的男生每人寫了一封3000字的檢討。
張松回學校后,他把座位搬到最后一排,一個人坐,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在座位上學習。
班上同學都當做沒有發生那件事,他們沒有再去挑釁張松,比挑釁更傷人的是把張松當成了透明人。
3.
其實有句話說的很好,總有一些事情會傷害到你,而那些事情往往會讓你迅速成長。
張松的改變就是從那時開始的,當他在數學老師下課后,拿著練習冊跑去請教數學老師時,我看到一些同學驚訝的臉。
他們可能不相信,原本只會吃喝玩樂的富二代會虛心請教老師問題。以前,張松會買很多零食,問班上同學吃不吃;現在,張松拿著習題冊,做了一道又一道題。
他在班上當著小透明的角色,坐在最后一排,用著最傻卻有用的方法,刷了一道又一道題。
隨之而來的是月考,成績出來那天,張松在座位上坐了很久,他不敢去看成績,怕失望。
我去看了他的成績,班級倒數第一,年級1200多名,進步了100多個名次。
我對他說:“有進步哦,繼續加油。”
他朝我笑了笑,說了一句:“謝謝。”
我是班級為數不多會和他說話的人,因為我了解那種來自身邊尖子生的壓力,那種你拼命努力,還是會被別人甩很遠的壓力。
而打籃球那件事,說不上誰對誰錯,張松是撞了他同桌,但是他并不是故意。很久之后,張松對我說:“那次當著你們女生的面被打,好沒有面子呀。”他說的很自然,我知道他釋懷了。
從小到大,每個班級都有那么幾個被孤立的同學,也許ta們并沒有做錯什么。成績不好,長的不漂亮,都可能成為被孤立的理由。
張松比較慘的是被班上男生集體孤立。
孤立帶來的改變是張松開始努力學習。后來,張松告訴我,他沒有朋友,沒人喜歡和他說話,他心里難受,只能用學習來分散注意力,讓自己不那么孤單。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在哪一刻,你瞬間長大。對于張松來說,他出生好,不用努力就可以上重點高中的重點班,說話的語氣里帶著天生的優越感,而班上的男生就看不慣他這個樣子。被孤立的那一刻,他就迅速長大了。
張松說他被孤立后,有反省過自己,比如他的為人,他的行為,他的說話方式。
他一點點的進步,等他考入年級前1000名時,我們文理分科了。我選了文科,他選理。
這一次,他說服他爸,不要拉關系讓他進理科重點班。
4.
我和張松也只是普通朋友,文理分科后,互相加了qq,就沒有再聯系過。
我也不知道他在新班級有沒有繼續努力,不知道他和同學關系好不好,不知道他有沒有從被孤立中走出來。
時間久了,我的生活里就像沒有出現過張松這個人。可是有句話說的很好,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張松用一年的時間把自己變成了金子。
進入高三后,我偶然遇見高一的同學,閑聊了幾句,她突然問我:“你還記得高一時,我們班那個富二代張松嗎?”
我說:“記得呀,怎么了。”
她用不敢相信的語氣說:“上次月考,張松考了年級第九。”
我笑了笑說:“不奇怪呀,后來他一直很努力,不是嗎?”
一個人本來就聰明,只要肯努力,多多少少會有收獲。張松就像一匹黑馬,殺出重圍,向那些瞧不起他的人證明了自己。
我去學校光榮榜看了看,理科年級第九,他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進入了重點班。
偶然有次看到張松和班上同學一起在籃球場上打籃球時,我知道,張松已經與過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他的名次一直保持在年級前十,考個重點大學完全沒有問題。聽同學說,現在的張松不再獨來獨往了,他有了能夠稱兄道弟的朋友。
高考成績出來后,他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刊曾有一篇文章,是關于學渣如何逆襲的。張松是這篇文章的男主角,他成為了無數學弟學妹的偶像。
知道他改變的真正原因的人不多,我和張松成為好朋友后,他說:“原來有一天,我也會成為正能量的代表。”
5.
讀大學后的張松,大方,開朗,積極向上。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成為學生會部長,有很多漂亮姑娘喜歡他。
沒有人看得出,他被孤立過,他常說:“做人嘛,知恥而后勇,心態要好。”
人總會長大,總會變成熟,內心也會越來越強大。在你不知道如何前進時,能把糟糕的事情變為動力,就很好呀。
也許你現在仍然是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然而你卻能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很多人離開另外一個人,就沒有自己。而你卻一個人,度過了所有。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曾在劉同的書里看到這段話,很自然的想到了張松。在他的高中時代,有一大半的時間是一個人。
他孤獨過,也懂孤獨的真正滋味。張松說:“那段日子,是他最委屈、最難熬的日子。”
無數個獨來獨往的白天,無數個刷題的夜晚,他告訴自己不能停,要爭一口氣。是啊,青春年少的我們,誰能忍受沒有朋友的孤單和融入不了集體的失落感。
但是,張松熬過來了,高考成績出來的那天,我看到了他的動態,他說:“當你覺得難過,覺得被世界拋棄了的時候,你再堅持一下下,再努力一點點,就努力那么一點點就好了,因為另一扇大門就在前面。”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些孤獨的日子,那么,不妨努力一點。有的時候,成就你的就是那些孤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