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繼續
上文說到貓先生數落翠花
貓先生和翠花就這樣磕磕絆絆的過了1年,他們有了自己的小寶寶,他們決定回老家生活,翠花也不適合做生意,光靠他自己,真的太累了。而且還要撫養小孩。但在他心里,他還是不想回去,想在大城市大展身手,可是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在大城市生活太艱難了。不過聽說現在農村發展的特別好,父母也能幫著帶孩子。
翠花聽說要回農村,也是特別開心,大城市待著太沒意思,她還是喜歡村里的生活。當天晚上,翠花多炒了兩個菜,還和貓先生喝了幾杯呢。貓先生看到媳婦這么開心,也就不再想那么多了,家庭和睦還是最重要的。
翠花一天也不想多了,第二天就催著貓先生把攤位處理掉。收拾了細軟,退了租的房子。貓先生和翠花就這樣離開了他們奮斗了一年的地方。
這一年,貓先生27
貓先生回到了村里,接過來父親的鋤頭,面朝黃土背朝天。不得不說翠花雖然做生意不行,但干農活確是一把好手,家里幾畝田打理的特別好,一年打的糧食比別家的多一倍。
貓先生每天晚上都游走在周邊的鄰居家,幫著小孩解答數學題。畢竟也是當年的高材生。小學數學還是沒問題。小孩們都愿意和貓先生待在一起,聽他講外面的故事。
翠花不光把家里里外外收拾的很好,第二年又為貓先生生了個大胖小子,原本生活幸福美滿的家庭更加幸福了。
第三年,大旱,顆粒無收。
第四年,大洪,顆粒無收。
第五年,貓先生帶著翠花和兩個孩子又進城了,兩年的災害讓他已經把家底花完了。他借了貸款,租了一間地下室,剩下的用于剛去時候的日常開銷。一家四口擠在陰冷潮濕的地下室,翠花在家看孩子,貓先生出去打工。掙得錢一部分還貸款,一部分用于每天的開銷。
孩子的姑姑來看兩個小家伙,貓先生去小賣鋪買了半斤肉,炒了個肉菜。姑姑沒吃幾口,都讓小家伙給吃了。看著瘦干的小家伙再看看他們的穿著,灰粗布衣料,褲子長了卷褲腳,袖子短了漏臂膀。姑姑眼里全是心疼。吃過飯,姑姑帶著兩個小家伙出去玩。翠花說:“剛才你也沒吃幾口,我給你下碗面吧。”貓先生看了看鍋里的油,咽了咽口水,“算了吧,留著給孩子晚上吃吧,給我抓點糖,我泡個饅頭去工地呀,就請了1個小時假,對了,晚上我就在工地和工友擠擠,家里也睡不下。”
貓先生剛走,姑姑帶著小家伙們回來了,手里拎著兩個大袋子,一個是衣服,一個是零食。翠花說:“買這些干啥,他們衣服可多了”“誰讓你們和姑姑要東西的”“媽媽,我們的衣服都是別人穿過的的。”嫂子,是我要買的,當姑姑的也沒給孩子買過啥,幾件衣服沒幾個錢的。晚上,翠花出去買了雞蛋,下了一鍋面。第二天,姑姑要走貓先生回來送。“你把這50拿上,回去給了娘,”送走孩子姑姑后,翠花問,你哪來的50。“借的”。
兩個孩子陸續開始上小學,這又是一個大問題,貓先生忙著打工,翠花出去找學校,很多學校都不收,好不容易有一個學校愿意,高額的費用是他們家承擔不起的。回家商量,貓先生說上,不能耽誤孩子上學。
貓先生做過小工,做過搬運工,掏過廁所,埋過死人,各種各樣的活都做過,抽不起煙,就在地上撿煙屁股抽。餓了,在外面舍不得吃碗面,得等回家吃。就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年。翠花一直不離不棄,把家里收拾的好好的。每天不論多晚,都會等貓先生回來。他們雖然中間有過吵架。但翠花從來沒說過離婚。雖然日子過得緊,貓先生偶爾也會給翠花制造點小浪漫。日子雖然苦,但也開心。
貓先生再也沒有看過書了,生活的壓力讓他只能拼命的工作,掙錢。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嚴重的睡眠不足讓他40歲看起來像60,出門別人都喊大爺。但是每年過年,都會給翠花置辦一身新衣服。自己穿著兩年前的夾克。他再也不是以前的貓先生了。但他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和兩個茁長成長的兒子。每當回到家里,看到老婆孩子,他覺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