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臨睡前看咪蒙和周沖的文,看完之后許久,依然覺得唇齒間有種回味無窮的感覺,就好像在饑腸轆轆時飽食了一頓美餐,或者在炎炎夏日中暢飲了一杯冰水,滿足且舒爽。
感慨萬千中,朋友說道:“真希望自己是咪蒙或者周沖啊,文字功底硬實,生活有滋有味,整個人生都不用再發愁了?!?/p>
我笑問:“你還想成為誰?”
想成為咪蒙,寫輕松的文字,做輕松的自己,永遠瑕不掩瑜。
想成為周沖,把生活的每一個小故事編織成一場真人秀,永遠感動觀眾。
想成為彭小六,讓所有干貨幫助自己成長,永遠馬不停蹄。
還想成為朋友小張,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永遠堅持不懈。
成為朋友卓子,為了未來可以以命相搏,永遠昂首向前。
成為朋友楊楊,不動聲色就可以將生活過成詩的模樣,永遠青春洋溢。
答曰:“我想成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p>
我聳聳肩,說:“可是我還蠻想成為你的,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像個孩子,永遠幸福張揚。”
我們是不是都是這樣,常常因為一直仰望著別人,而忽略了自己?
蘇格拉底說過一句話——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相信,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靠別人傳授。
《千與千尋》里,白龍一直被他人利用和控制,直到千尋幫助他找回自己,他才得以解脫,找回內心中的自己。
《火影忍者》中,鳴人一直被同村的人排斥和漠視,但他一直選擇相信自己,相信到終于認識了自己,從而也讓自己發揮出了更大的能量。
《老友記》里,眾人讓瑞秋減掉父親給的信用卡,他們告訴她,只有不依附于任何人,你才能更好的看清自己。這也是后來瑞秋得以發現自己的優勢從而步步高升的原因。
《瘋狂動物城》中,朱迪不顧家人阻攔,選擇勇敢進城,因為她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她了解自己。
《海底總動員2》里,多莉在明知困難重重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要去尋找父母,因為對她而言,只有找到父母,才能知道自己是誰。
其實人生的旅途就是一個在不停找尋自己、發現自己的過程。這個過程很漫長,也很艱難,很少有人能走到最后,但走到最后的人往往都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個人品牌。
隨著個人品牌大趨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前仆后繼的奔上這條道路,但是迄今為止,成功的人寥寥無幾。因為大多數的人其實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做,只意圖通過模仿來成就自己,最后卻只能在“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的感慨中敗下陣來。
這樣的結果是必然的。
就像彭小六在文章中的一句話——
模仿我只能永遠比我LOW。
在沒有認識自己之前單純的模仿他人多半都會以失敗收場。模仿說白了就是要成為別人,成為別人很難,畢竟迄今為止,世上再沒有第二個比爾蓋茨,喬布斯,邁克爾,李清照,林徽因,張愛玲,等等等等的出現。
但是每一個我們卻都可以開創一個新的時代?!疤焐也谋赜杏谩逼鋵嵕褪歉嬖V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能創造價值格也都是不容小覷的。上天已經給我們每一個人都分配了不同的超能力,我們要做的不過就是真正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超能力而已。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因為執著于追逐他人的腳步,都忘了停下來看看自己。
所以下次,在看到別人的成功之前,先別急著copy,先去做個X光,細細的剖析一下自己,找找自己的閃光點,挖掘挖掘自己的內在潛能。做獨一無二的個體,從認識自己開始。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與君共勉。
經驗可以借鑒,成功不可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