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偶然聽到許巍的新歌,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副歌反反復(fù)復(fù)四句話,一字一句唱到我心里: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從小到大都覺得自己是個愛音樂的人,總覺得音樂里有說不完的感情和講不完的故事。高中開始寫詩歌,現(xiàn)代的、古體的都有寫。喜歡蔚藍的大海,喜歡湛藍的天空。所以,聽歌的我有那么一絲錯覺,自己就生活在這手充滿滄桑的歌曲里。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是許巍前幾天剛出的一首新歌,詞曲都由高曉松創(chuàng)作。
因為對這首歌的喜歡,所以在聽后我做了兩件事。一是下載了蝦米音樂的app,里面只有這一首歌,單曲循環(huán)十個小時。二是網(wǎng)上搜索關(guān)于高曉松的事,不是頭條,也不是熱搜,就是那些別人看似平常的故事。
最后在高曉松醉駕后被拘役期間寫下的一本書中找到一段話,書的名字叫《高曉松184天監(jiān)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書里的那段話是這么寫的:“我媽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和我妹妹深受這教育。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茍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適合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么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越是年長,越能體會我媽的話。我不入流,這不要緊。我每一天開心,這才是重要的?!?/p>
短短的一段話我一連看了好幾遍,看完覺得慢慢正能量。從小到大聽到的正能量歌曲很多,《直到世界盡頭》、《感想大聲說愛你》、《紅日》等等,帶上耳機沖上操場跑道就停不下來的那種。
我很喜歡許巍的歌曲,可惜他不是我的青春,我的青春是周杰倫和陳奕迅。但共鳴是有的,就像我聽到了副歌的四句話,就恍惚覺得那是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
為一首歌真的不值得寫這么多話,介紹給大家,喜歡聽的下載就好了。
真正讓我覺得有必要拿出來談一談的是關(guān)于這首歌曲的一篇文章,題目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遠方的茍且》,是晚飯時簡書為我推送的。
文章里說:“我曾經(jīng)喜歡的姑娘做了別人的愛人,那些一起在籃球場上拼殺的帥氣少年也變成啤酒肚中年,那些年我們青春無敵意氣風發(fā)吹過的牛逼,也真的只是成了吹牛而已。當年那些在學(xué)校里寫詩寫歌騙姑娘的文藝青年們,愿意為理想獻出生命的年輕人,也都融入到了主流的社會里,消失不見了。”
才覺得自己是個善變的人,聽許巍唱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覺得心里充滿了對遠方的渴望,看筆者文章的每時每刻都覺得前方的生活充滿了未知與無奈。
不知道很多年前喜歡許巍的人們現(xiàn)在還是否依然喜歡他,不知道很多年前說著夢想的人們是否將它實現(xiàn)了,心愛的人還在不在身邊。也不知道曾經(jīng)和我一起閱讀中外詩歌的那些人,還會不會時不時碼字送給生活。
多少人為了理想去拼搏,又因為拼搏而拋棄了理想。沒有理想的活著叫茍且,可我們矛盾著,茍且是為了守護,守護到最后還是一無所有。到最后很少有人會去講“夢想”這種東西,平凡的生活,平淡的生活。
我甚至能透過這些看到以后的自己,上班、下班、上班、下班。生活里沒有高雅或是低俗的音樂,也沒有詩歌和田野。
人是一種很作的動物,正是以后可能得不到,現(xiàn)在才要極力去揮霍,釋放青春、能量和美好的一切。
對于歌曲和文章,“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與“還有遠方的茍且”,我涉世未深,不知道怎么評判。
或許高曉松寫的是對生活的渴望,或許筆者和很多點贊的讀者有那么些許對生活的感悟。
兩者都讓人倍感滄桑,但是正負能量上有差異,“不顧一切”同“原地徘徊”的差異。
有什么呢?一種態(tài)度而已。
羅曼羅蘭說:“幸福就是你明知生活的黑暗,卻依舊滿含熱忱的愛著它?!?/p>
這也是一種態(tài)度。
——深藍
201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