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青春正好(三)|校運會
一夜之間,一個分數仿佛把我推上了人生高峰,指引了我未來三年的方向。榮耀是好東西,它可以帶來信心和希望,可同樣,會帶來壓力和驕矜。
校運會結束之后就是七天的黃金周,放假前一周各科老師都開始喪心病狂地發假期試卷,大家雖然都被龐大的作業量嚇壞,抱怨學校的紙張和油墨是不是不要錢,但還是樂滋滋地回家了。
由于被1500m虐得體無完膚,我暫且還沒緩過來,于是國慶期間修身養息,看看書睡睡覺,大部分時間都是趴在床上鉆研數學和物理題,用現在的網絡流行語說就是,“我的內心毫無波動,只有學習”,乖巧得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那七天,我像一張白紙,純粹,利落,過去都被抹去,未來一無所知,沒有輝煌因而沒有顧慮,沒有恥辱因而沒有壓力。后來我高三時刷題不進狀態,到現在大學時更是沒能全神貫注地讀過一本名著,總一次次渴望那七天的狀態。
那是我的高中,不,甚至有可能是我的人生里面,最心無旁騖,最單純高效的七天。
我沒有意識到,這一個月學習的數理化生,看書掃過一遍知識點,把老師們發的卷子認認真真地做完,再把練習冊有意義的空填好之后,它們在我的腦海里竟然形成了一個網絡。
后來的事實證明,我從一個初中的半吊子到武中高中三年未曾掉出前十名的尖子生,這七天的基礎起了多大的作用。
國慶回來,期中考,我考了年級第三。
出乎意料。
卷子一張一張地發下來,數理化生,語英政史地,秦漫抱怨自己每一科都比我差,幫我加分數之后驚嘆不已。
“同桌!你考了909分耶!”
我笑笑,拿過卷子說,沒什么的。
一定有很多人比我高,我不太相信我會進前十。
天知道我真的不是自卑,只是一直以來沒有觸摸過榮光的自知自明。
直到物理老師笑瞇瞇地說林西陽上900分就是第三了嘛,直到班主任真的念出排名,直到我親眼擠進人群看到年級大榜上我的名字靜靜地躺在第三個順位,原來,林西陽這三個字真的可以發出光。
我很容易受最初的事情影響,如果我一開始做不好,那就沒有今天的林西陽,第一次的成功失敗,規模大小,影響如何都會決定我的腳下是萬丈高樓的地基,還是茅屋草房的土坯。
我很慶幸,我為自己炸響了漂亮的開門紅。
然而,“紅”了之后,我真的紅了。
總分1050,全級只有三個人上了900分,第一名是摸底考的第一名,周舟,955;第二名是于非,950,第三名是我,909,很尷尬地拉開分數差,后頭有幾個895+的打得死去活來,可就是飄不過900大關。
三個女生,全是一班的。
然而我還是很不習慣一下子受到眾人的矚目,以及一些,微小的改變。
我第一排的座位突然門庭若市,來問問題的人一個接一個。但是我做題實際上很需要狀態,別人問我的時候我有時看半天,她/他就在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的思路,偶爾我抬起頭來時,他們就浮夸地擺手說你做你做我先看其他。
我心里默默地說,你倒是去看其他啊。
壓力很大,可是也有可疑而害羞的甜蜜。
而也不總是值得甜蜜。
校運會前年級有一次不太正規的練筆,只考了語數外三科,第一名也是我們班的一個女生,叫林婷。
尷尬的是,林婷現在就站在我面前,我停下轉了十多分鐘掉了幾十次的筆,滿臉不好意思地看著她說,這道題我應該做不出來,電場力我們下學期才講吧。
我沒有看錯的話,她皮笑肉不笑地看著我呵呵呵得我背脊生風,說,西陽你這么厲害不可能沒有提前預習到那兒吧?
我天。誰會預習明年的東西?
可是周舟就有啊。
啊……那你去問她唄?
她慢吞吞地收起露出牙箍的有些夸張的笑容,說,哦。
然后收起練習冊轉身走了。
我愣了一會兒,哭笑不得,為她莫名的敵意,和輕不可聞的輕視。
一夜之間,一個分數仿佛把我推上了人生高峰,指引了我未來三年的方向。
榮耀是好東西,它可以帶來信心和希望,可同樣,會帶來壓力和驕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