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一
一周九的閨女,近兩個多月迷上穿大人鞋子了。帶來的問題是不合腳,容易摔跤。
這不,小姑娘早上一只腳穿爸爸的拖鞋、還有一只腳穿奶奶的,自己溜達得正起勁吶,突然兩只長拖鞋拌在一起,她立馬就摔了個五體投地,真像一只大大的烏龜小姐。
小姑娘趴在地上不吭聲,一般這種情況,就摔得不是很重。摔狠的時候會哭出來,或者叫媽媽/奶奶。
我走到小姑娘跟前蹲下來問她:“你摔倒啦?”
“嗯。”都沒看我下,嘴巴呶得可以掛油瓶,還沉浸在她摔跤的憂傷里。
“自己爬起來吧?”我的內心是關切的,但是語氣必須輕描淡寫,免得加深她的挫敗感。
“好。”她就兩手撐著地板,把不合腳的拖鞋踢掉,自己爬起來了。不要懷疑,就是這么簡單,沒有撒潑、沒有賴皮。只要不是摔很重,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她自己就會爬起來。
站起來后,她自己指著膝蓋告訴我:“這里痛痛,呼呼啊。”
我低頭給她吹兩口,親一下。問她:“好了嗎?”
“好了。”回答得相當干脆。
然后,滿血復活的小姑娘,又要穿那兩只大拖鞋了。
這樣的磕磕碰碰,一天總要有個兩三次。我從第一次看她摔倒,就有意識地安撫并鼓勵她自己起來。一路下來,小姑娘也接受到了我發出的這個——媽媽很愛你,但是摔倒了就要靠自己站起來——的信號。久而久之,小姑娘摔倒自己爬起來后一般也不怎么當回事。有時候在外面玩,跑摔了,經常自己拍拍手就繼續玩了。
當然,也有摔比較重的時候。有天跟她剛上小學的表哥一起玩,男孩子跑得快,她坐在滑板車上兩腳拼命滑也沒追上。一眼沒看她,不知怎么就失了平衡,連人帶車都倒在地上了。小姑娘馬上就尖叫了一聲,哭著叫媽媽。
我也嚇一跳,趕緊走近幾步查看情況。目測一只腿壓在滑板車下面,另一只腿在旁邊,看起來情況不算太糟糕,自己先松了一口氣。
用輕松的語氣問她:“小寶寶摔了一跤啊?”
“嗯。”還哽咽著的小姑娘模糊地應了我一聲。
“勇敢的小姑娘,慢慢站起來給媽媽看下吧。”還是得鼓勵她自己起來。
“不要啊。”看來確實很痛,回答得很大聲,抗議的口吻。
“那你需要媽媽幫忙嗎?”這個時候我一般會適當給點幫助。
“媽媽幫幫我嘛。”一般小姑娘跟我對話的時候,情緒就會穩定下來。偶爾哭鬧著語音不清,我都會要求她不哭地說給媽媽聽,她也會馬上安靜下來,一本正經地表達她的訴求。這點我尤其喜歡,愿意溝通,又說得明白的孩子,多可愛啊。
“好,媽媽幫你把車車拿開,寶寶試試自己站起來可以嗎?”幫忙也是有界限的,我幫忙排除障礙,但站起來還是她自己的事情。
“好。”她已經沒有在哭了,但是看我的小眼神還是很委屈,就像一只小奶狗一樣柔軟求關愛。
我把滑板車提開,鼓勵她:“來吧,勇敢的小姑娘,自己站起來吧。”眼睛一直看著她,她會感受到我的關注。這會讓她覺得安全。
然后,她就自己爬起來了,跟我說痛痛,給我看傷口,還賴在我膝蓋上撒了會兒嬌。
那次膝蓋和手都摔破皮了,我抱著她,拿干凈濕巾擦好傷口,指著她表哥那邊,對她說:“哥哥在等你咯,你要不要繼續跟哥哥一起玩啊?”
“要。”她就繼續玩了,并沒有哭鬧得厲害,也不會摔一跤就害怕了。我很高興,我的小姑娘這么勇敢開朗。
? ? ? ? ? ? ? ? ? ? ? ? ? ? ? ? ? 二
這就是我日常應對小姑娘摔跤的處理方法:
首先,沒受傷,最好處理,鼓勵她自己站起來。
其次,如果她看起來可能受傷了,我會讓自己不要急,觀察一下情況是不是如我預料的那樣嚴重,再做下一步的動作。
如果情況可控,堅持以鼓勵為主,保持一貫性原則;
如果她表示需要幫助,可以幫助她排除一點障礙,但最后仍然需要她自己站起來。并在站起來后給予肯定;
再次,如果確實受傷,但不確定受傷程度,可以先告訴她“媽媽知道小寶寶受傷了,有點痛是嗎?”讓孩子知道我不是一個旁觀者,我能夠體會并接受她的感受。再引導她說出身體的知覺,判斷傷情程度。
根據傷情,酌情給予幫助,并堅持鼓勵她自己站起來。
最后,如果傷情比較嚴重,影響她的行動(目前沒有碰到過以下情況,但其實,每次看她哭的時候,我都會在心里做這樣的預案,平常也會關注一些急救措施和知識。關于具體的急救方法,大家可以上網學習,本文主要還是講怎樣引導和鼓勵孩子)。
在確實不能站起來,但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先安撫她,仔細觀察傷情,抱起的時候動作要輕柔,避免二次傷害。并告訴她:“現在你可能需要媽媽的幫助。媽媽要幫你……”幫孩子處理的時候告知她正在進行的步驟,可以安撫她的焦慮和恐慌;
若是確定孩子受嚴重外傷或者可能腦震蕩,一定要及時就醫。
還要注意,摔倒后數天里都要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發現嗜睡、精神不振、嘔吐、不明原因疼痛等,都要及時就醫。像我們家這個天天摔的,我就得時時關注,呵呵呵。
另外,可以跟孩子共情,但不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她。我的工作是安撫和鼓勵,孩子已經處在摔倒的驚嚇中,不需要再被媽媽的擔憂加深恐懼。
? ? ? ? ? ? ? ? ? ? ? ? ? ? ? ? ? ? 三
跟我這種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孩子站起來就繼續投入游戲的做法不同的是我們家媽媽(我婆婆)的做法。
她一看到孩子摔倒,馬上就很激動過去抱起來,然后小姑娘就會在奶奶懷里哭好久好久,媽媽也會耐心哄好久好久~~每次看到我家這倆寶貝在那演苦情戲,我真是哭笑不得。
但是,我其實是很不贊同這種做法的。
撇開孩子的心理影響不說,僅從健康角度,其實這種孩子摔倒后馬上抱起來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二次受傷,或者錯過觀察孩子傷情的時機,留下隱患。
婆媳倆探討的時候,媽媽覺得我這種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的做法她其實很贊同,而且她也覺得這么做效果更好,孩子既得到了關愛,大人又不會越界過多干預孩子的行為。
可是行動上,媽媽卻是“看到她哭,我一心疼就忘了。”撲過去繼續抱抱先,哈哈哈~我家小姑娘就是這么招奶奶疼。
造成的結果就是,小機靈鬼摔倒的時候,如果是我在旁邊,鼓勵她一下,她自己就起來了;如果是奶奶在旁邊,她就哭到奶奶抱她起來,還要哄舒服了為止。
不要問我爸爸怎么處理,爸爸會說:“看,摔倒了吧?快起來,地上臟死了。”但是,小姑娘好像也很給面子。
關于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怎么扶?網上都有各種討論,看得人眼花繚亂,今天這個心理大師研究結論怎樣怎樣,明天那個育兒大師建議如何如何。看了那么多,也說不出個標準答案。只能結合自己家孩子的性格加以引導了。
? ? ? ? ? ? ? ? ? ? ? ? ? ? ? ? ? ? 四
記得之前看過小說《首席醫官》,里面有個案例,講的是香港一位富商的兒子,五歲了還不會自己走路,脾氣暴躁、食欲不振。這個孩子,站著不動沒事,可是一邁腿就會失去平衡摔倒,各種檢查都顯示身體機能正常,世界各地求醫問藥,誰也說不上來是什么原因。家里給孩子請了兩個保姆,去哪里都輪流抱著他,一路抱到了五歲。
直到遇見主人公,一位家傳的中醫高手。這位中醫大夫通過觀察,發現了這個孩子每時每刻都被人抱在懷里的細節,結合孩子的氣色,給出一個結論——小兒富貴病。
說是孩子長期被保姆抱著,相當于時時刻刻貼著一個37°的人形火爐,自然沒有胃口不思飲食;再者,孩子不下地,少接地氣胃土不足,脾胃失和,導致臟腑失衡,才會一走路就摔倒。治法也簡單,跟同齡的孩子下地玩十天半個月就好了。
人物故事雖是小說杜撰,但中醫里確有小兒富貴病一說。可見過度溺愛呵護孩子,對孩子的成長總是無益的。要想孩子健康茁壯成長,從體格到人格的健全都需要父母的關注。
我們可以幫孩子一時,但幫不了他一世,人生是孩子自己的,我們也沒辦法替他們去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培養孩子一顆堅強、勇敢、樂觀的心,孩子才有可能面對挫折、正視挫折、打敗挫折。
? ? ? ? ? ? ? ? ? ? ? ? ? ? ? ? ? ? 五
對待我家小姑娘,我一向是:她愿意翻跟頭、爬梯子,我創造可以讓她攀爬玩耍的安全環境;她摔疼了,我給她擦藥療傷;她害怕了,我給她擁抱親吻。盡最大努力,給她打造可以放心解放天性的環境。
我既不會冷漠地數落她——跟你說不行啊,摔倒了吧,活該;
也不會溺愛地誤導她——媽媽抱你起來,這地板/椅子壞,把我寶寶拌摔倒了,媽媽打它。
每一次跌倒,我都站在她的角度給她安撫和鼓勵。“媽媽知道你害怕/很痛了,我們再試試好嗎?寶寶一定可以的。”
就是這么簡單一句“寶寶可以的,加油!”,讓小姑娘每次靠自己站起來后都神采飛揚。
我不會因為害怕孩子摔跤,就剝奪她探索的樂趣。我希望她對生活,對世界有足夠多的好奇心。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斷變革創新,我的經驗肯定不能指導她未來的人生了,她需要自己勇敢地走出一條適合她自己的道路。不怕摔的人才有機會走得更高更遠。
我能做的只是給她足夠的勇氣和支持,在她未來可能遇到挫折時,會想起來媽媽說:“你可以的,加油!”;我還會給她足夠的愛和理解,在她覺得自己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回頭,媽媽的擁抱一直在等著她。
我很想很想對我的小姑娘說:
“我不能代替你飛到你想要的高度,但是我愿意陪你慢慢積累高飛的勇氣;
我不能代替你承受跌倒的傷痛,但是我愿意陪你練就拍拍手向前走的豁達;
我不能代替你品味這世界的美好,但是我愿意陪你陶冶與文為友,享受獨處的情操。
我親愛的小姑娘,不管你走多遠,媽媽都是你的安全屋;
我親愛的小姑娘,不管你精彩或平淡,媽媽都是你的忠實觀眾;
我親愛的小姑娘,不管你愛我或不愛我,媽媽都是你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