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好問題。
在簡書上翻閱其他作者的文章,作者讓我區分寫作的目的,而不是目標。
我問了自己,對,開通簡書,我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卸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想賺錢么?好像真不是。我從小對語文課無感,所以現在寫作的目的是訓練自己會寫作。我的目的簡單,就是會!寫!作!
那么,目標呢?目標是一種具體實施的過程或者步驟。為了確保目的實現,通過日積月累,隨著每一天或每一個階段訂立目標的達成,從而達到量變到質變,學會寫作。寫的作品,有人愿意看。
會寫作是我的首要目的。做到時間合理分配,這是次一級的目的。而目標,則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成功投稿幾次、每一年初寫的計劃在年底自我總結時是否落實,等等。如果用招標文件來做比喻,目的是最終完工交付的工程,目標是技術保障或售后服務;用考試打比方,目的是通過考試,目標則是每日一練。
所以看起來我的目的是明確的。
起初想展開寫作,只是在2016年底筆記本上的一個下年計劃。那時,我寫的文字詞不達意。
因為沒有信心,我只能設置一個小型朋友圈,所謂小型,只有3個人可見。從一小段文字寫起,有時候就一張圖片發表感受、就一篇文章或一個現象發表觀點、或解讀自己某一段時間的做法和心情……寫好了發出去,她們點評。我發現最能引起共鳴的事情不是時事熱點,而是我通過自己的行動參與后發表的自我認識。寫真情實感,共鳴度最高。
后來,我開始挑戰寫讀書筆記,因為它既可以閱讀書籍又可以表達感受形成文字,一舉兩得。但是真正做起來,慢而難。首先,需要運用檢視或主題閱讀完成一本書,然后總結想法,形成讀后感。有一次讀朱光潛的《談美書簡》之后,我寫了一篇讀后感,直接被朋友點評:看不下去。我也覺得寫的一坨狗屎,相當挫氣。在書里有大量金句的時候,反而迷失了表達方向。那是第一次出現不想再寫下去的情緒。氣餒的被我擱置了好多天,去干其他事情。
直到閱讀其他文章,我記住了一句話:律己須帶秋氣,處事宜帶春風。當天,用到發表的看法里,然后收獲了以前那個朋友的點評:你終于會運用引用了!在好句子多的時候,不是大段落引用,而是蜻蜓點水式的插入。原來是這樣。
平時運用筆記本或手機便簽,把閱讀到的金句摘抄下來,該用的時候別吝嗇。
截止昨天,我看到自己寫了14篇文字,雖然量少,但是內心喜悅。一是我開啟了對自己之前的許諾,二是慢慢堅持和練習。羅馬并非一日建成,而有的人生下來就在羅馬。不跟別人比,跟從前的自己比較,跟一年前的我相比,做到的感覺不錯,何況這是實現對自己的承諾,我很享受。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云時。集中注意力,不浪費每一個時段。為實現目的,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