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說說到呂布殺了董卓之后,第一次登上人生巔峰。但是快樂是短暫的,因為在鏟除董卓的整個計劃是很不周全的,計劃只是鏟除了董卓,并沒對董卓集團進行徹底的清剿,試想當年董卓是如何對抗聯軍的。董卓雖死,但董卓勢力沒得到有效清除。還是那句話,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很快董卓余黨就攻陷國都,呂布也逃亡外地。
? ?在逃亡過程中,呂布換了不少東家,分別是袁術、袁紹、張揚、張邈。前三個東家處,呂布都是遭到嫌棄的,這在最后將會說到。話說與張邈聯合之后,呂布攻破兗州,曹操勢力只剩下三處地方。在外征戰的曹操立馬回師。從這里開始,曹操與呂布就徹底杠上了。
? 關于第一次對杠,我稱之為濮陽之戰,我用圖表來列明:
? ?到這里呂布與曹操的對杠暫告一段落。在整個過程里面,呂布多次表現出“主觀能動性”,認為自己的武力足夠影響整個戰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對自己的武力過于自負,被自己的武力沖昏頭腦;
2.感覺自己武力能打贏的時候基本不聽勸告。
? ?其實這兩點在某些地方還是可以相同的??偨Y下來,呂布在大多數情況下對自己的武力是很有自信的,認為沒有多少人能在武力上與自己為敵。如果光是這樣的觀點的話,那是絕對的思想正確的,但是呂布錯就錯在夸大武力的作用:“吾匹馬縱橫天下,待其下寨,吾自擒之”。
? ?所以在曹操集團看來,呂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呂布背后的陳宮:
布雖無謀,陳宮多計
? 所以,與其說是曹操與呂布之間的對杠,還不如說是陳宮搭上一個不靠譜的主子之后與曹操對杠來得適合。老實說,呂布在《三國演義》里的表現,可以分為遇到陳宮前與遇到陳宮后。遇到陳宮前的呂布純粹就是一莽夫,除了武力值爆表之外沒有什么過人之處,三英戰呂布純粹是有勇無謀的結果。遇到陳宮之后,這一切都變了。對外表現就是“布雖無謀,陳宮多計”。陳宮借呂布之勇成就自己理想,然而呂布不一定能扶得上墻。在濮陽大敗之中,已經很明白得顯示,所謂呂布與曹操對杠,不如說是陳宮試圖掌控呂布然后與曹操對杠。
? ?而陳宮為什么那么努力與曹操對杠呢,這是有原因的。陳宮第一次出場是在曹操謀殺董卓失敗慌忙出逃期間。此時曹操在董卓麾下已經一段時間,外人看來曹操就是董卓的一員。抓到曹操后,陳宮對曹操是有想法的。他們的對話好有意思:
(陳宮)問曰:“我聞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禍?”操曰:“燕雀安知鴻鵠志哉!’汝既拿住我,便當解去請賞,何必多問?”
···(陳宮)謂操曰:“汝休小覷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辈僭唬骸拔嶙孀谑朗碀h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間圖之,為國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i>
(陳宮)曰:“孟德此行,將欲何往?”操曰:“吾將歸鄉里,發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吾之愿矣?!笨h令聞言,乃親釋其縛,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義之士也!···今感公忠義,愿棄一官,從公而逃。”
? ?翻一下,就是:
陳宮:你為什么反董卓?
曹操:我是有理想的人。
陳宮:我也是,只是遇不到明主。
曹操:漢室在我心,事不成,天意。
陳宮:你接下來有什么打算?
曹操:匡扶漢室。
陳宮:我入伙。
? ?陳宮之所以跟隨曹操,原因有二:
1.曹操有才能;
2.認為曹操為了匡扶漢室。
? ?在當時亂世,有才之人、雄霸一方之人甚多,當時兼具心懷漢室之人卻少得可憐。朝廷里一大群依附董卓的官員就是例子。而陳宮就是在等待一個興復漢室之人。所以他之所以離開曹操也很合理。因為曹操給呂伯奢屠門,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曹操當機立斷、處境危急,從另一個方面卻是多疑及狼心狗行之徒。陳宮重新認識了曹操只是一個有才之人而不是心懷漢室。
? 之后發生了曹操想去徐州屠城的事情。此時陳宮與呂布正好相會于張邈處。陳宮立馬勸張邈讓呂布進軍曹操地盤。一方面是趁火打劫曹操根據地,另一方面不能不說是幫徐州緩解屠城危機。
? ?在濮陽之戰中,呂布陳宮集團之所以能成功,就成功在于呂布能聽陳宮的話,之所以失敗,也正在于呂布自己。
? 但是在完全失敗之前,這兩個命運捆在一起的人將會迎來一次耀眼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