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后兩次前往張家口,每次感受不盡相同。如果非要找出同類項,或許只能用兩個關(guān)鍵詞來概括:一個是藍天,另一個是白云。
想必是讓石家莊天空常態(tài)化的混沌與灰蒙麻木了心神,2016年12月中旬首次抵達張家口,竟然被其蔚藍的天空和干凈的云朵刺痛了眼眸,心里明明異常欣喜,眼皮卻像犯困一樣,怎么也睜不開。這種比冷幽默更為滑稽和奇怪的感覺,還真難用合適的詞句來形容。
算是自我解脫或救贖吧,自己不太那么愛鉆牛角尖,也很少陷入負面情緒不能自拔。相反,我更樂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人世間的一切美好,如畫的風景,可口的美食,甚至哪怕只是一個有趣的地名或一株長相別致的不知名的樹,都會第一時間把我從灰暗的心境中拉拽出來,繼續(xù)沒心沒肺地熱烈擁抱轉(zhuǎn)瞬即逝的每一寸時光。
譬如5個月前,第一次到張家口,沿街晨跑突遇凜冽寒風,感覺很是不爽。本想折返回去,忽然看到一個街名提示牌“魚兒山后街”,心情頓時大好:魚兒山?好有意境的名字!背后或許有美麗的傳說吧? 一時間浮想聯(lián)翩,吹在身上的寒風似乎也不那么刺骨了。
從此記住魚兒山這個名字。第二次到張家口,晨跑時沒有猶豫,穿過魚兒山后街,直奔魚兒山而去。倒沒什么特別目的,只是想實地體驗一下在張家口爬山是什么一種感覺。
親自品嘗了,方知梨子是酸是甜;腳板丈量過,才知道路是否艱險。那天早上,攀爬不到一公里,便出現(xiàn)了氣短心虛的現(xiàn)象,兩腿跟灌了鉛似的,一點也找不到在平地上奔跑的輕松之感。是體質(zhì)下降還是別的原因?一番分析探查,最終把責任歸咎于魚兒山破敗不堪的簡易山路。
魚兒山是沙石混合的山體,植被不是特別豐茂,更沒有能夠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總體感覺比較荒涼。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那條直通山項的路確實很爛,隨意用水泥把極不規(guī)則的大小石塊凝結(jié)在一起,大小不一,高低不平,不時還有碩大的鋼管橫亙其間,攀爬過程中必須左騰右挪,很難控制節(jié)奏和步幅。
這一點,與石家莊西山森林公園類似,粗放開發(fā),隨意建設(shè),尤其是供游人行走的小路,既不美觀也不便捷,還破壞了自然生態(tài)的質(zhì)樸本色,從哪個角度理解都逃不了被人詬病的結(jié)局。
看來,身邊無風景,山多不值錢。張家口三面環(huán)山,抬頭見山,在這樣的城市,似乎不大可能往山上投入更多的建設(shè)資金,一切都是湊合而已。包括石家莊的抱犢塞,挺好的旅游資源,卻被搞成了“兩不像”:說是景區(qū)吧,像菜市場一樣混亂與隨便;說是原生態(tài)景觀吧,卻又到處充斥著無序經(jīng)營的小賣鋪……物以稀為貴,或許只有像哈爾濱那樣的平原城市,才會把近郊那個找塊石頭都費勁、被老百姓稱為荒山的大土包開發(fā)成天恒山風景區(qū)。
呵呵,一不小心又有吐槽嫌疑了。嚴重跑題,就此打住,還是繼續(xù)聊聊張家口的藍天白云和清清河水吧。
那個天高云淡、清風習習的清晨,當我登上魚兒山最高處,天已大亮,太陽也露出笑臉,在陽光的映照下,天空顯得格外湛藍,低浮在城市上空的白云輕柔得像一團團純白的棉花,讓人不由得萌生摘幾朵云彩回家把玩的念頭。
站在魚兒山上遠眺張家口主城區(qū),除了規(guī)劃整齊、色彩艷麗的房子,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條穿城而過、有著極重人雕鑿痕跡的河流——清水河。遠遠望去,陽光照耀下的清水河像一條藍色的飄帶,波光閃閃,輕盈靈動,煞是好看
次日清晨,我沒再選擇爬山,而是順著清水河階梯式的布局和走向,一邊由上至下慢跑,一邊體驗城市風情。
事實證明,張家口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確實對得起2022年冬奧會舉辦地這個殊榮。別的不講,僅是清水河的水質(zhì),還有毫無異味的河水,都雄辯地證明這是一座環(huán)保工作做得很到位的城市。
2017年5月15日于河北張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