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電影,《私人采購員》。
主角是暮光女,冷冷的,酷酷的,演技有,卻也沒有很出彩。大概是因為她和故事主角太不像,有的地方反應不夠,有的地方又反應太過,總結一下就是很普通。
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從電影里獲得想要的東西,它想要傳達的,都一一表達了,因為主角似乎只是一個媒介,故事才是表達的主體。演技好壞只會影響看電影時的心情。這就是一個好故事好導演的作用,而不是把電影所有的期望值都押寶在演員身上。
故事發生在法國巴黎,一個傳說很浪漫的地方。電影共一個小時四十幾分鐘,故事節奏很緩慢,但給人的感覺不是拖沓,而是從容。
我認為故事發生在法國和影片節奏有很大關聯,如果故事發生在美國,節奏根本無法控制得這么緩慢又從容,這又恰好是不同國家的整體節奏的體現。
這個故事很小,又很大。
它主要講一個私人采購員的故事,但電影涉及到的東西又比私人采購員的圈子要廣得多。或許是因為,它講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故事,而不是一個職業介紹視頻。
探索靈魂的存在和尋找與靈魂溝通的方式貫穿了整部電影。但它不是直接說教或架空,而是展現現實存在的模棱兩可的感覺。靈魂存在與否,大家都還處在懷疑和相信的中部地帶,并在不斷地尋求實證。
女主角在等待,等待死去的哥哥能給她一些指示。她相信并且確信自己可以感覺到一些東西。
但是她又無法給出百分之百的保證。
她相信也懷疑,正是她一直堅持等待和不斷探索的原因。
讓我覺得驚喜的是,這部電影不僅是在記錄或編撰一個特定的故事,而更像一個探索者,積極地尋找著相關的證據。
而這個證據并不是隨便的一個巫婆的所謂神言,而是一個存在著的事實,一個可以Google到的事實。
不僅可以Google還可以百度到,這就證明電影制作者是用心在探索和發現的。
也正是電影與現實那么貼切的吻合,將其本身的意義升華上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不僅是用來娛樂的,更可以漲知識。
緊接著幾個場景展現了女主莫林的工作流程和狀態,節奏緩慢但是清爽果斷,細節也非常到位,臺詞也沒有廢話,不寒暄不打趣,每一句目的都清晰明了。而這大概跟法國人的社交習慣,以及富裕階層的處事風格是相關的。
而莫林,工作之余仍然在繼續尋找溝通靈魂的方式。
故事進行到這一步,大概將故事背景和人物關系介紹清楚了,接下來要進行人物間矛盾沖突的描寫。
于是,莫林開始了與他老板的第一次見面,然而卻意外地遇見了她的情人,英戈。
英戈這個角色雖然只出現兩次,但也算是整個電影里出鏡時間最長的男演員了。他絕對了導演派來豐富電影內容的,這一出戲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涵。
首先是英戈的人設,他是莫林老板凱拉相戀兩年,并想要甩掉的情人,因為凱拉的丈夫可能有所察覺。英戈想要說服凱拉不要甩他,但他又說沒有想過愛,只是身體上的吸引力。
豐富的信息,輕描淡寫地吐出,簡短的對話,像是一鋤頭挖出個大寶藏,給觀眾的窺視欲和八卦心一個大大的驚喜。
這樣的安排不僅讓觀眾了解了說話者,同時也影射出了第三者的肖像。然而,到這里英戈的使命還沒有完成,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揭露莫林的矛盾心理。
他只問了一句話,簡單的一句話,就把莫林混亂的矛盾的心理引了出來,具體表現在她語無倫次的臺詞上。
因為沒有任何實證,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莫林在說話時的猶豫和沒底氣,但她又不得不表達,因為她有所感受。
帶著眾多的疑問和尋找實證的決心,女主莫林又一次獨自來到那幢房子里。雖然并未如愿以償等到哥哥,不過也不算毫無收獲,終于她見到了一個的靈魂。
一團白色的煙,偶爾扭曲成型,看起來像個女人,女主被嚇得逃離了那棟房子。
驚魂未定之際,女主又要出發去倫敦給老板買衣服,剛到車站,就收到了一條匿名短信。
我知道你。
緊接著,又一條,你也知道我。
那條短信背后的人像是處于一個全能視角,知道她是去倫敦的,了解她的內心。
對于匿名短信,女主的心理經歷了幾個階段:好奇,懷疑,恐懼,憤怒,信任。好奇懷疑憤怒是普通人都會有的狀態,而恐懼則是承接上文的。
她雖然逃離了那座房子,但老房子里猙獰的靈魂給她所造成的后怕并沒有消退,所以她很自然地就聯想到會不會是死人在給自己發短信。
她打字的手是顫抖地,那種來自心底的恐懼和無助讓她幾近崩潰。
然而,到底短信背后是何種力量在操控,不得而知,也因此突然出現的匿名短信給了所有人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它的不確定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電影的可看性。
而匿名短信的魅力并不止于此,它還展現出文字的巨大魅力。
這幾乎是我見過的手機短信出鏡最高的電影,而這短信所展現出來的情商,讓人嘖嘖稱奇,說實話,看這段的時候有種被撩到的感覺。讓我不禁想起,現實生活中聊騷的場景。
面對這樣一位撩妹高手,后面產生信任,也就不足為奇了。真是要羨慕死眾屌絲,你們有個手機也就能擼擼農藥了,這哥們三言兩語就撩動了女神的心。
不過與其說情商高,不如說懂得投其所靠,透過短信深入地看,會發現其實莫林也一直在和欲望糾纏矛盾。而短信就是為她脫掉鎧甲,邁向自由釋放欲望的一個引子。
作為一名私人采購,她的老板是高管名流,主要購買的是名牌服裝和珠寶,面對超棒的衣服和鞋子時,作為女人的沖動,想要嘗試,但老板明令禁止試穿她的東西。
莫林對匿名短信說,沒有禁忌就沒有欲望。越是有一層束縛,注意力就越聚焦,越想要突破禁忌。在匿名短信的引導之下,她不僅試穿了,還穿著老板的衣服在她床上睡了一覺,在一陣白煙閃現一瞬后,她突然驚醒。
然后,莫林來到一個像行李寄存處一樣的地方,打開一個柜子,在其中發現了一張房卡。這個情節是硬加進去的,沒有說為什么,但事情就是這么發生了。
拿了房卡后,她來到嫂子家,之前嫂子已經出現過很多次,但長對話這是第一次,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
開口就說,我遇到一個人,并配上那個絕妙的表情,發自內心的幸福和一點點羞澀。完全貼合人物心理,有戀愛的感覺。
但嫂子臉變得也是非常快的,一秒變超嚴肅臉,好像隨時準備接受來自死去丈夫的妹妹的評判。情緒完美轉換,讓人不由得感嘆怎么可以將一個人的情緒拿捏得這么到位,非常有意思。
接著還是對靈魂存在的探索,這是始終不能忽視的主線,而這次傳喚的證人是舉世聞名的法國作家維克多 - 雨果。
真假無從查證,也不感興趣,但是通過追溯歷史的方式去論證,總覺得別有一種更深刻的意義。形象一點說,就是感覺很有文化似的,連反駁都不想反駁。就是假如我和它持相對意見,看了它的舉證之后,竟然不想再你死我活,而愿意求同存異。
接著莫林穿著她老板的禮服靴子去了賓館,這進一步表現出莫林對匿名短信的信任,甚至不排除她在心里是希望有艷遇發生的。證據如下圖。
匿名短信讓她給自己發張自拍,她就擺出了上圖的pose,注意她拉緊衣服秀出曲線的小細節。不能說其中一點性暗示都沒有。
然而,對方的回答,更是親昵得不行。不過干柴烈火,激情肉欲這里是沒有的,莫林穿著高級禮服就走了個場,認了個路,為后面故事展開埋下了伏筆。
高潮就要來臨,所有的伏筆,隱藏的矛盾都已就位,隨時準備迎接一場狂風暴雨。
暴風雨來臨之前是寧靜的,但預兆總是會有的。
由遠及近,由小到大,一步步將你引入風暴中心。
很明顯,電影高潮就是老板凱拉被謀殺。血腥場面和靈魂乍現般詭異的閃光,莫林又一次被嚇得驚慌失措,撒腿就跑。
高潮示眾之后,好像一口惡氣吐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放松和解釋。
莫林不負眾望,在被嚇尿之際,智商沒有下線,直接去警察局報了案。
警察叔叔并沒有因為她積極報案而態度良好,而是保持一貫的我看你就像兇手的語氣,并喜歡用鼻孔與人交談。
開口就問人家隱私,而且是這種警察叔叔無從得知也不甚關注的問題。我認為,這里作者這樣安排并不是幫助警察叔叔破案的,而是為了進一步解剖莫林心理的,以這種方式讓她對之前在老板家睡覺的行為做出一個交代。
莫林說,覺得睡覺這事有點丟臉。我覺得,用丟臉這個詞非常的貼切莫林這個人物。她甚至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可笑的,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就這么發生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自己說話做事的方式及外貌形象都有一定的預設,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原則。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很少會改變自己的原則,而當生活語境突然發生改變,特別是有人在煽動欲望的時候,那些潛意識里被原則封鎖的欲望就釋放出來了。
而對于原則來說,這些釋放出來的欲望,是不恰當的,是違背原則的,而反映在個人的心理上,就是丟臉。
在之前和英戈的談話中,她說等這一切結束,她要過自己的生活,拋開這一切。說明目前的生活其實并不是她想要的。她被自己困在一個僵局里,脫不開身,但她并不能很好地意識到這一點。
她以為獲得想要生活的唯一路徑就是打破困局,而并不知道困局主要來源于她心中的執念。
警察叔叔的插入將故事推向結尾,這里就不講結局了。總之,經過眾多事情之后,莫林仍然沒有得到哥哥的指示。
她得到的則是來自外界和內心矛盾的雙重擠壓,而這種壓力迫使她將視線從哥哥指示和靈魂溝通上移開,轉而開始思考自己的處境,自己的生命安全。這個時候的她才開始慢慢放下。
然而,諷刺的是,她一直相信并聲稱可以感受到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她卻毫無察覺。她錯過了哥哥的指示,讓故事里所有的探索和努力融合成一個詭異的鬧劇。
莫林放下執念后,甚至開始用最普通的思維來思考問題,連一點點懷疑都沒有。這無疑是諷刺的。
影片在前一部分費勁心機來探索和研究,但最后呈現的卻不是人鬼情未了的相聚,而是生死相隔,就算我正真出現在你面前,你也未必能感受得到的諷刺。
不同的想法就會有不同的解讀,不論持什么樣的態度和觀點都不能說是錯的。這大概就是這個開放式結尾給我們留下的東西。
故事是故事,它反映一個現象,而不是尋找一個結論。
生活是你的,你想把它活成什么樣子,主動權都在于自己。不要給自己下死套,太認真,你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