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覺得自己是個很冷漠的人,或者說我離家很遠,卻很少想家,覺得在外地讀書挺好的,非常自由,不想回去。
高三畢業(yè)那時候我爸說要不就去廣西大學吧,離家近一點。
我不,我偏不。
去哪里都行,就是想出去看看。
事實證明我是對的,至少我對于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表示滿足和感激。
-1-
雖然口袋里空空如也,我沒有多少錢也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只是一個在外地漂泊的學生,可是我的眼睛比兩年前更加敏銳,我遇見陌生的人或者事情時不會那么緊張,我感到自己的內(nèi)心比以前更加廣闊,我覺得未來雖然迷茫,各種想法終會各得其所。
從小家里管得比較嚴,加之是女孩子,很少有機會獨自外出去到遠一點的地方,在上大學之前好像真的沒有一個人去過外地。這兩年倒是在江浙滬地區(qū)來回往返,倒也漸漸熟悉各個車站和一些地方。
城市太大其實并不好,花費在路上的時間更多,這也是一種浪費。剛開始新鮮,覺得到哪里都好玩,可能是我適應能力比較強,沒多久就厭倦了,好在也不排斥,在地鐵里晃蕩,或者在高鐵上看著江南霧氣氤氳,風景簌簌地后退,也覺得是生活中一種悲哀的常態(tài)。
-2-
第一次獨自外出是在蘇州,大一寒假的末尾,不讓男朋友跟著,我一個人跑到寒山寺,到達寺門時值傍晚,黃昏時刻,冬天的樹木仍然挺拔,脈絡硬朗,交錯又明晰,寺里香火還未散去,僧人正在敲鐘。
“當——當——當——當——”
游客已經(jīng)退去,寺門將要關(guān)閉,我獨自進去逛了一圈,站在橋下,橋下有一艘石船,估計是應了《楓橋夜泊》的詩情,山風涌來,帶著樹林的聲音和黃昏的氣息。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姑蘇城外寒山寺里所有的美此刻都向我涌來,那份光景,至今難忘。
之后我又去了蘇州幾次,那種初見時的感覺再也回不來了。
這次去北京也是一個人,說是玩,其實還帶點工作的性質(zhì),也算是為了正事匆匆趕去,如愿見了老同學,還見到很多新朋友。
大部分時間一個人倒地鐵,查線路,和人約定地點,游刃有余地如同久經(jīng)世故的大人。與很多比我年長的前輩們交談,得到對方如同齡人般的禮待,或著正經(jīng)說事兒或者開玩笑,對我來說都是新的體驗。
-3-
我覺得交通工具都很奇妙,從一個地方上車,發(fā)一會兒呆,或者睡一覺,看本書,聽聽歌,聊會兒天,下車,就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有時候甚至跨過了大半個中國。
有時還是會想念家鄉(xiāng),還是挺想念南方那座山水小城的,被無數(shù)人冠以“山水甲天下”的名號,對我來說,漓江只是我們坐公交車會路過的,偶爾會去散步的普通河流,這一切再熟悉不過,我們不覺得它是多么著名的景點,我們就叫它家。
可能長得越大,就想著往外闖了,想要在大的城市里試探自己的生存能力,小城市沒有什么不好啊,但是不往外跑,不看看更大更遠的世界,的確很遺憾啊。
其實在你沒有生存能力的時候,走到哪里,都不是真正的自由。
想要遠走高飛,需要錢,需要時間,還需要一顆對未來未知一切的坦然接受的心。
如果我安于每天從解放橋(桂林市中心的一座橋)坐公交,買菜,回家,我其實也心甘情愿,前提是,我沒有去過更遠的地方,我不知道生活還有另外一種可能,于是我會乖乖接受我目前的樣子。
“漂泊”這個詞,從古至今就被鍍上了悲涼含義。我記得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里有一句:“身世浮沉雨打萍。”仿佛無根的生命是一種悲哀,好像風雨一來就變成了無足的鳥。
-4-
離家求學兩年,漸漸熟悉了江南地區(qū)的花開花落時節(jié),梅雨一來,皮膚和心里都濕漉漉的。
也不是沒有想家的時刻,只是每當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挫折時,就想逃得遠遠的,直接逃到自己家的床上,被子一捂,整個世界洪荒滔天好像都和我無關(guān)了。
但走在一個新的地方,覺得自己整個人好像也是新的,建立著新的坐標,皮膚接觸到異鄉(xiāng)的或濕潤或干燥的空氣,聽當?shù)厝擞行┨貏e的口音,因為沒有人認識自己,得以打破上一瞬間的一切,撕掉所有曾經(jīng)被周圍人貼上的標簽,重新做自己。
我有個同學特別戀家,我感覺她無時無刻不在想家,常常課才上到周三下午,就想請假回家,她身體不太好,家中有姐妹,她一直念叨著回家,之前想要轉(zhuǎn)專業(yè)也是因為另外一個校區(qū)離她的家比較近。
她的身上總給我一種感覺,可能戀家的人都相對柔軟善良吧,或許還有一些玻璃心,或許沒有什么特別遠大的志向和夢想,但這也沒有什么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堅守的東西,有的人喜歡安穩(wěn),有的人樂于闖蕩。
每次一到假期開始的時候,總有那么幾個同學率先曬出了家鄉(xiāng)的定位,并發(fā)了一張美食照片,不用精致筵席,只要一碗4塊的桂林米粉,二兩鹵菜,加點蔥花和酸豆角,已經(jīng)羨慕死人,下面都是一篇帶著羨慕的斥責聲,雖是玩笑,說起來還是覺得有些感動。
要說走得越遠越不想家,那真是假的,最理想的情況是,可以隨時遠走,可以隨時回家。
可美妙的事情向來矛盾,向來難以企及。
-5-
我想走得遠,因為我覺得身上的熱力還沒有耗盡,它們像剛沸騰的開水咕嘟作響,源源不斷地為我的前進鼓氣,我那么年輕,我不需要什么理由啊,只要奔赴就好了,正在做的一切,就是最好的理由。
我想走遠,因為我眼之所見仍是狹隘,我想看到更多讓我對這個世界的篤定動搖,坍塌,又重建的東西,這樣才會更穩(wěn)固。
我想走遠,因為我覺得青春只是一張美麗的皮囊,光談夢想太單薄,生命又太短暫,需要用很多實在的東西把它填充起來。
我想走遠,因為我希望人生會有更多的可能,這個自己會被我塑造得更加復雜又純粹。已經(jīng)被千篇一律的教育錘煉了那么多年了,是時候自己給自己畫張地圖,和自己商量商量,明天,你想怎么過?
我不想家,不是說我不想爸媽,我不想我心心念念的南方小城,不是說我不再屑于我成長的地方是否還會山水甲天下。
而是說我不想在一個沉浸已久的地方掙扎溺斃,我不想活在一眼望穿的未來里,我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容易發(fā)生美好的事情。我相信種種可能。
走得越遠越不想家,我其實一直都這樣。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晃蕩,做好了一切打算,要能享受最好的,就得承受得住最壞的。我不怕。
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樂于與未知較勁兒。我們都是不愿停息的人,愿我們繼續(xù)折騰,對未來保持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