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這樣的視頻,在醫(yī)院里有個男醫(yī)生站在病床前正好看見一只蒼蠅,飛來飛去的很討厭,所以電擊的那個東西一揮,蒼蠅死了,他湊過去一看,說了一句:終于死了。沒想到這個時候病人家屬正好進來看到這一幕,一臉錯愕。
還有一段類似被誤會的視頻,一個牽著狗的人不小心把食物掉地上,撿起來的一瞬間卻被誤以為是把狗便便撿起來放在了嘴里。
我們常說眼見為實。然而,這兩段視頻足以證明眼見未必為實。因為我們看到的往往是故事發(fā)生的一個片段,而非全部。如果因為某個片段就下結(jié)論,往往會引起誤解。
相信我們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情況下,急于對別人做過評判,也曾被別人評判過,而急于評判的結(jié)論往往會導致彼此之間的誤會,進而造成溝通障礙。
記得在原來單位工作的時候,由于工作異常導致頸椎越來越不舒服。有一次和領(lǐng)導開會的時候,他中間接了個電話,趁他接電話的時候我由于頸椎異常難受就在桌子上趴了一小會。等領(lǐng)導接完電話我立馬坐正開會。然而,領(lǐng)導事后找我談話說我趴在桌子上是對他的不尊重。這樣的評判讓我感受到極其委屈。
在親子關(guān)系中,我們也常常會對孩子的行為急于做出評判。比如,早上有個小朋友的奶奶吃藥,孩子問奶奶:你怎么總是吃藥啊?奶奶說:我腸胃不好。孩子想了一下說:那好,下次我給你弄一盆藥吃。當媽媽聽到孩子這樣對奶奶說話,非常憤怒,覺得這個孩子太不友善了,正想要好好批評教育下孩子,卻聽到孩子說:這樣你(的病)一天就好了。媽媽感慨,幸虧沒有急于評判誤解孩子。
當我們看到或聽到一件事,需要帶著覺知,不要以自己先入為主或以偏概全的限制,急于評判別人。
看到任何事情,多想想這樣的情況會有什么可能的因素所致,或者再等等再看看,多了解一下具體情況,并學著用客觀的語言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而不輕易用評判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