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冰
春節的盛宴剛剛結束,元宵節這場大戲又拉開帷幕。大街上,商鋪門上的春聯依舊顏色鮮艷,而今又掛出來各式各樣的燈籠。
傍晚時分,街燈爭先恐后的亮了起來,各家店鋪及居民家的燈也趕趟似的亮起來,真個五彩繽紛、燦若白晝。
夜幕剛剛降臨,大街小巷的煙花就迫不及待地升起,五顏六色,璀璨奪目,鞭炮聲聲,此起彼伏,感覺比春節還要熱鬧 ,所有樓房的亮化燈飾均已點亮,整個城市燈火輝煌,真有“東風夜放花千樹”之美。
禁錮了三年,終于可以“陽沒吐氣”了,人們盡情地釋放自己,大街小巷人頭攢動,步行街及各處休閑廣場上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天空中的禮花爭先恐后地綻放,鞭炮聲更是此起彼伏,不絕于耳,空氣中到處彌漫中鞭炮的火藥香,這是真正的人間煙火味。
大街小巷上行走的人群,時而駐足觀賞空中的禮花,時而跟著秧歌隊的人們走起秧歌步,時而流連于美食攤位,滿足一下同樣快樂起來了的味蕾……
小孩子們更是忘記了寒冷,小一點的孩子提著各式各樣的小燈籠歡快的跑動,大一點兒的孩子則是這寬闊處燃放小煙花,歡聲笑語更增添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看著這些可愛而快樂的小孩子,勾起了我童年的記憶,我記憶里童年的元宵節沒有這么漂亮的小燈籠,那是母親親手蒸制的燈盞。
在故鄉,元宵節是叫正月十五的。這天一大早,母親就張羅著開始蒸面燈。那時候白面比較的稀缺,母親就用地瓜干粉摻上少許白面蒸面燈。
蒸面燈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家人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希冀。
母親先把和的比較硬的面團搓成圓柱型,再把圓柱形面團從一端開始切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然后用手把一個個面劑子中間捏成圓窩狀,再在圓窩狀面劑子的邊沿捏上褶兒,一月的燈在窩沿上捏一個摺,二月的燈捏兩個褶,往下依次類推到十二個月。
然后,再根據家里人的屬相捏一些動物形狀的燈。母親看似粗糙的手,捏起這些小動物來卻是靈便的很,看那狗狗伸頸狂吠、小雞仰天打鳴、肥豬臥地酣睡、耕牛奮力前行……各個憨態可掬、惟妙惟肖。
最后,一定還要捏一盞盤龍燈,一條栩栩如生的龍昂首盤于面皮做成的青云之上,龍身周圍放著許多豆粒大的小面團,母親說這是龍蛋。這盞盤龍燈是要放到倉囤里的,稱之“倉龍”,它預示著五谷豐登,那些“龍蛋”即是豐收的五谷。
半天的功夫,捏好了一案板的面燈,然后就把它們放到鍋里籠屜子上,開始上火蒸了。這個時候我們小孩子會圍在鍋屋的灶臺旁等待這些“藝術品”的出鍋。
等掀開沉重的大鍋蓋,母親首先會透過濃濃的蒸汽逐個查看每個月燈里的水:唉呀,你看,一月燈里怎么有這么多的水?難怪這幾天總下埋汰雪。哎,六月燈里也有很多水啊,雨水一定多,好啊,六月連陰吃飽飯!哎呀,三月、四月燈里怎么沒有水啊,可別干旱啊,旱了該種不上地了。
實際上,這是母親在根據面燈蒸熟后、盞中水的多少,來看這一年十二個月份的雨水、干旱情況。在那個科學知識尚不普及的年代,人們就用這種方式表達能有個風調雨順好年景的美好愿望。
期盼中的黃昏終于來臨了,夜色朦朧中,東鄰西舍的鞭炮聲像炒豆般響起,母親開始帶領我們姐妹幾個點面燈了。她先把一根火柴桿上緊緊的纏上棉絮,把纏上棉絮的火柴桿一個個插到面燈燈碗中間,再把豆油小心翼翼地倒進燈碗里,然后一盞一盞點亮。
燈點亮之后,母親首先要拿一盞燈照照門框四周,說是不招蝎子、螞蟻等毒物害蟲,然后把這盞燈放到院子里的臺子上,算是敬奉天地神靈的燈,灶神旁邊也敬上一盞燈。
敬完天地神靈之后,母親會讓我們姐妹每人端著屬于自己的燈盞照照牙、照照眼睛,據說這樣在新的一年里不會長蟲牙,不會害眼。作為我們小孩子只感到神秘,并且會虔誠的照母親的說法去做。
孩子們的燈都點完之后,母親還要給雞窩、狗窩、豬圈等地方放上燈。
這些地方放燈也是有講究的:雞燈放到雞窩上,狗燈放到狗窩前,豬燈放到豬圈邊,勺子燈放到鍋臺上,預示著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龍燈放到糧囤上,暗示蒼(倉)龍引進,糧食滿囤。于是,整個院子就都被跳躍著的明亮的面燈光籠罩了,像極了童話中的世界。
這時候的父親還要帶著一些燈,去祖父母的墓地送燈,捎帶在沿途的河邊、路邊點上幾盞燈,乞求先人、神靈護佑一家人一年里出行順利、平平安安。
接下來,就是守燈花了。守燈花是個漫長的過程,中間我們小孩子會把屬于自己的燈放到家里,由母親照料著給隨時添一些油,我們會出去玩花燈、放煙花。
那時候沒有現在的花燈,我們會提著父親用玻璃的罐頭瓶子做的小燈籠到大街上放煙花,所謂煙花就是一種叫“滴滴金”的小煙花,滴滴金是有二十公分左右長短,由灰白色的紙包著特制火藥的一種小型煙花,一毛錢一把,能有二十來根,點著后“噗啦”、“噗啦”的冒著金光,甚是好看,還可以拿它在黑暗處劃圈。于是,有小孩子玩耍的地方,就有一個個閃閃發亮的小圈圈。
玩過一段時間,我們就會迫不及待的跑回家看自己的燈花兒。
所謂燈花兒是燈盞中燈芯燃燒時產生的灰燼顆粒。當火苗燃起,不斷添油,火心的部位就會有一個個芝麻大小的顆粒出現,而且這些顆粒會不斷增大、且形狀各異。人們按燈花兒的形狀會想象出玉米、地瓜、蘋果、元寶等實物。燈花兒越大、種類越多,越說明這一年五谷豐登,衣食無憂。
每個人都祈禱油燈芯燃盡的時候,自己的燈花兒最多最大。這意味著一年里自己會碩果累累,財源滾滾。
如果院子里天地神位前面的燈花兒大,則是預示著全家安順。
窗外,煙花已舊璀璨,鞭炮聲已舊不絕于耳。我的內心里也安暖起來,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元宵節與姐妹們一起點面燈,守燈花,放滴滴金的美好歲月。
時光洗白了歲月,節日在時光里往復,又是元宵節的夜晚,憑窗眺望滿街霓虹、萬家華燈,仿佛看見母親笑盈盈的走來,為我點燃那盞她親手捏制的面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