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著四個小伙伴學了一天英語,學習狀態還不錯,但最后的復習環節卻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明明十分鐘可以搞定的單詞復習,卻被二侄女耗費了將近一個小時,反觀其他幾個,卻很快就搞定了。
我不斷的強調,知道意思即可通過,不用背誦單詞拼寫,等我們音標學會后,就能自然記住拼寫了,但這個思路在二侄女這里似乎行不通。她在總結中這樣寫道:在學校,老師就是讓背書,天天背,那段時間,我的英語成績特別差,總是七八十分,后來老師天天讓我背書,成績提升了不少,現在差不多都是八九十分。今天我背書都要氣死了,因為我以前天天背書,背書成習慣了,我不背書記不住,不知道單詞的組成。
我反復的強調,“如果你想背單詞,我不攔著,但是我希望你能輕松的渡過這個暑假,而不是像在學校一樣天天背單詞”,“可是我不背我記不住呀”。從她的回答中,我讀出了她的習慣,只要遇到單詞就一定要背會為止,即使我再三聲明,我們不背單詞,只要反復遇見個七八次,就能記住了,但她的習慣卻不允許她這樣做。
反觀成績不太好的大侄子,之前很少背單詞,英語成績一直在40分左右徘徊,我剛回老家時,簡單了解了下,table這類最基礎的單詞都沒幾個認識的,但他的總結卻讓愣住了:今天我學習了英語音標,元音和輔音,其實沒什么難的,英語中的音標好比中文的拼音,只要把音標學好,就可以讀所有的英語了,就好像剛上學時學漢字一樣,比起以前在學校學英語的方法,這樣才是真正的學一門語言,以前學的英語就像是學做題公式,沒一點用。另外我發現英語和漢語一樣,它具有一定象形字的性質,英語也沒什么難學的,但如果把它當成考試的做題得分公式,那只能學到英語的表層,學到老也不會說一句流利的標準英語。
同樣的學習內容,同樣的講解過程,但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體驗。前者因為背單詞,糾結的要命,而后者卻得出如此深刻的感受,假如不是今天親眼看到期末考試成績單,我真的難以想象前者排名全校第12名,而后者,總分300多分,在眾多名字中很難一下子找到他的名字。
當二侄女在糾結著老是記不住單詞的拼寫時,大侄子卻高興的跟我說“我發現復習單詞的時候,想不起來含義時,把整個句子看一遍,就能想起來了”。我想他那300多分的成績,從此刻起會成為歷史。
學習結尾的時候,看完他們的總結,我愣是忍住了內心的那種激動,接著讓他們看了其他人的總結,今天的學習就算結束了。
最后,送上一份今天的學習安排,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使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習時間表
8:30-10:00 觀看冰雪奇緣
10:30-11:30 音標學習
14:30-17:30 臺詞學習,學半個小時,聽半個小時,交替進行
17:30-18:30 總結
PS:今天我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教他們美音,到底合適嗎,最后我想到的辦法是,我把英音也系統的學一遍,然后再來考慮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