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虛掩的窗,我讓心緒漂向遠方,眼中凝望的是什么?是嬌艷欲滴,還是樸實無華?作為一個陌生人,面對世俗的紛擾,我最想的,是去噓聽人們心靈的聲音。
老子的答非所問,讓站在一旁仔細聆聽的孔子明白了自己的盲點,不在只去關心周代的三王禮樂,典章制度,而是查驗自己的內心是善是惡,戒驕戒躁。
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為編著《本草綱目》,走遍我國大江南北,虛心聽從山林樵夫,藥農和獵戶的豐富經驗,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
著名作家陳忠實在感知理想、前途和未來在瞬間坍塌時,聽取了父親的話后,開始像溪水一樣前進,憑借著生活的積累,寫出了大氣磅礴,斑斕多彩的《白鹿原》。
時間滴答滴答的走過,歷史隨著噓聽逐漸走進,前輩們的謙虛讓我們銘記,但也有人不聽教悔。
農夫不愿聽從侏儒的勸誡,一味追求滿足,直到生命已風燭殘年,醒悟了偷轉紐扣,飛躍時間,不知享受,已老態龍鐘,衰臥病榻的后果。
兒時的孟子沒有聽從母親的教誨,每到一地邊,便隨著那些市井游民們胡作非為,肆意模仿,因而害得母親辛苦搬家,便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
朝鮮研究核武器沒有聽從國人的勸誡,四處張揚,得到了美韓惡言惡行后,方知躲避。
諸如這些前車之鑒,后世之師,無不是在仔細噓聽心靈的聲音。
落葉在空中飄落,繾綣,最后沉溺于那深沉的樹根處,去噓聽它心靈的聲音;魚兒在水中暢游,嬉戲,最后疾馳向那幽暗的海底里,去噓聽它心靈的聲音;鳥兒在天邊追逐,歡鬧,最后奔波在那凄美的天之涯,去噓聽它心靈的聲音。
噓聽心靈的聲音,可以拉進任何事物之間的距離。讓我們一起仔細的去噓聽人們心中的聲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