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講的是相對論的真相:我們為什么喜歡比較和攀比。
? ?其實人類行為中有一種奇怪的非理性行為:人們很少作不加對比的選擇。我們的心并沒有一個內部價值計量器,告訴我們某種物品真正的價值是多少。我們通常作出選擇是通過和其他物品作對比得出的結論,作出的決定。包括買什么東西,找什么樣的工作,買什么樣的房子,車子,甚至選擇交往的對象和結交的朋友,大大小小的選擇都是在進行過對比以后選擇的。這種對比有時候我們并沒有意識到,甚至我們的意識經常受到某種程度的"欺騙",以為自己做出了理性的抉擇,只不過是某種對比中我們的感覺欺騙了我們。
? ?一切都是相對的,多數人只有到具體的情況下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們直到看到電視上某個牌子的衣服才知道我們需要買什么衣服,直到看到同事在學什么技術才知道自己想學習什么技術,我們甚至不知道該過什么樣的生活,直到親戚,朋友或者某個成功人士偶像才知道我們要過什么樣的生活。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 ? ?策劃人員可以根據這個制定很多營銷方案:比如餐館中高標價的菜即使點的人很少也會為餐館增加利潤,因為人們盡管不會點最貴的卻很有可能點排第二位的。這個最貴的菜其實就是一個"誘餌"。就比如相親的時候帶一個比自己差一點的閨蜜或者小伙伴去往往比自己單獨去效果要好很多。因為有對比才有選擇嘛,看到更差的才覺得眼前這個的好。
? ? 人的很多感受其實也是對比出來的,包括幸福感,滿足感。比如老話說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本來對自己的工資待遇挺滿意的,忽然有一天發現周圍幾個同事,工作比自己干的少,能力沒自己突出,這時你就會心里不平衡了,覺得工資拿的少了,或者工作做的太多了。再比如以前有個段子說的是一個人對工資是否滿意取決于是否比妹夫多。
? ?生活中的相對論:我們總是靠觀察周圍的事物以確定彼此的關系。我們總是在事物之間做著對比和比較。我們不但喜歡拿食物做比較,還喜歡把容易比較的事物集中作比較----避免把不容易比較的事物做比較。
? ?富人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
? ?如果每個人的工資都被大家知道了,那就是真正的災難了。
? ?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對比的參照物。有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做選擇時的參照物是什么,但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點做很多事情,甚至在人們意識不到的情況下改變人們的選擇。
? ?比如有兩個選擇,a和b很難做出選擇,那么選擇a或者b的可能性會大致相同。但是如果加入一個選項A,A和a很相似但是顯而易見的A的選擇比a要差一些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選擇a的情況會比選擇b的多很多。具體點的例子比如網上買手機兩個不同品牌各有利弊很難抉擇,忽然有一天一個品牌打折了或者促銷有優惠,這時候就很容易做決定了。相信很多人都會買打了折的品牌的手機。但是問題在于這款手機真的就比另一款好嗎?為什么之前那么難于做決定現在又怎么這么痛快的做決定了呢?
-------------------------------------------------------
? ?練習寫作的一個目的是為了鍛煉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所以現在首要練習的內容就是一篇文章清楚明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 ?現在明顯做的很不好,中心主題不夠明確,論點和論據也有些混亂,所以要有意識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