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就像病毒一樣,總在抵抗力低的時候侵入。抵抗力低的情況因人因時而異,或許是特別沒事干的時候,或許是壓力特別大的時候。
嚴格說來,愛情并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一般情況下,缺少它不會有什么問題。只是當你覺得你需要它的時候,世界突然就不一樣了。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聽講座,一個人逛書店,一個人爬山游湖,也都怡然自得。
直到有一天我對某個人動了凡心,這些事情開始變得面目可憎。
我突然很不想再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聽講座,一個人逛書店,一個人爬山游湖。
我想和她一起。
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我覺得愛情是可以控制和評級的。
所謂控制,在你意識到一份感情開始燃燒起來的時候,你是加一把柴,還是潑一盆水,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年輕的時候,我一直覺得我應該有一個喜歡的人,當似乎有那么一個人的時候,我不停暗示自己,我真的很喜歡她,于是我就越來越喜歡。后來,我漸漸畏懼了,我開始考慮很多事情,我覺得我不應該喜歡她,我就不停暗示自己,你只是一時頭腦發熱,你只是一時頭腦發熱,你只是一時頭腦發熱,然后就真的只是一時頭腦發熱了。
考慮到讀者的閱讀能力,我這里應該加一點閱讀提示:第一,“我真的很喜歡她”只寫了一遍,而“你只是一時頭腦發熱”寫了三次,從數字可以看出難度,從難度可以看出哪個才符合人類本性;第二,前者用的是“我”,二后者用的是“你”,在說前一句的時候,我面對的是自己,而說后一句的時候,卻把自己推向了另一面。
自己寫文章,還要自己加注解,你說這是有多寂寞。
所謂評級,在不同階段對不同的人,感情深淺必然是不一樣的。當你對對方的感情有六分的時候,你會想要不要控制,乃至要不要表白。八分的時候,或許就直接去想怎么下手了。十分的時候,才會去想用一生做賭注博一個和ta不確定的未來。
我,從來沒有經歷過十分。
人生在世,需要背負的東西太多。所以,舉重若輕才成了本事。
最近閑極無聊,關注了幾個情感專欄,上面的問題都是:“喜歡了一位姑娘,可我要離開這座城市了,怎么辦?”“男朋友想去北京,可我想留在上海,咋整?”
有人說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個家庭的事。我倒是經常想,要僅僅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就好了。
它關乎你的理想,你的事業,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妥協的各種信念、追求與習慣。
很少有人能全部兼顧。
有時候靠能力,有時候靠運氣,有時候靠逃避。
昨天我去先鋒書店,在明信片墻那里看到各種類型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覺得“眾生皆苦”。
這半年,我給兩個女同學講過如何拒絕男生的追求。我的動機非常單純,就是我得不到的你們也不要想。
這兩篇文章的名字叫“什么叫做愛”,當然只是用來吸引眼球的。
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明白了什么叫“做愛”,現在研究生三年級,可是什么叫做“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