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家里突發事情,讓全家人都忙得喘不過來氣,等姥姥身體逐漸好轉了,我決定帶著老媽出去散散心。
云南,彩云之南,在我心中一直是個神秘的地方。從早上5點半出門,終于中午12點時踏上了昆明的土地,絲絲涼風,點點秋雨讓我感受到了與家鄉不一樣的感覺。
每到一個地方,我都喜歡坐著當地的公交到那些居民區里感受下真正的當地味。紅紅的土地,茂盛翠綠的南方植被應接不暇的出現在我眼前。各種口味的米線、餌絲、餌塊,云南特有的酸辣食物讓我大飽口福。
結束了第一天的自由行,我們隨著旅游大巴前往本次的目的地——西雙版納。沿途的風景也有種別樣的美,路的兩旁全是原始森林,滿眼的綠與遠處的藍天交融在一起,這是大自然最美的贈禮。
第一站我們先去了云南人的海——撫仙湖。撫仙湖的美離不開撫仙湖的清澈湖水,早在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記》中就有“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渾濁,惟撫仙湖最清”。撫仙湖古時被稱為“琉璃萬頃”,亦可見其晶瑩剔透之美。
在開往西雙版納的途中,導游給我們講了許多云南少數民族的趣事。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就有52個。在前往的西雙版納這一塊,以傣族和哈尼族最為常見。
去了西雙版納之后我們也在傣族的村落里參觀了一下。傣族和漢族不同,在她們的民族,提倡的是女主外男主內,重女輕男,生了女孩全村上下慶祝三天,生了男孩則稱為“賠錢貨”。因為男孩在成年之后需要給女方買銀送膠樹作為彩禮,還要到女孩家做三年苦力,結婚之后也不會再回原生家庭去了,入住到女方家,做一些家務活。而女人們呢,組成了婦女工會,公會中又分為不同的小組。比如那天我們去的時候,接待我們的“小玉”就是接待組的,還有售賣組和勞動組。大家各司其職,賺到的錢統一放到公會去,公會把更多的錢用于修路、蓋寺廟、贍養老人,剩下的錢再分配到各家各戶去。大家都笑說傣族人民真正活出了社會主義的風采。這種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生活促使他們健康、長壽。在村子里我一個白發老人都沒見到,連90多歲的老太太都能滿頭黑發,神采奕奕。如此我也算是真的明白了云南十八怪中的“老太太上樹比猴快”是什么意思了。
旅游除了讓人舒展身心,還能見到、學到許多新奇的東西,這比在書上看到的更真切、更實在。在云南的這段時間還發生了許多趣事,就不在這里一一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