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末,佳玥老師作為翻譯,參加了主題為《E時代兒童與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第二屆中國華德福幼教大會。本文為參會所思所感,并非代表導師觀點的課程筆記。
作為走在實踐華德福教育之路上的老師,免不了會被某些“圈外人”問到這個問題:“華德福如何與時代接軌?”于我,華德福不是世外桃源,而是真實的生活。第二屆中國華德福幼教大會,有一個與時俱進的主題--“E時代”。電子產品的發展是這個世界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如果我們選擇逃避,會解決它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嗎?很顯然并不能,所以我們需要升起一種內在勇氣,去深入觀察,去了解--
在這個時代,
究竟有什么是被改變了的?
在這個時代,
兒童的發展始終如故還是需要調整?
在這個時代,
我們如何能不抗拒、不抵觸地
使現代社會與我們和孩子的關系達到平衡?
評估風險取得平衡
歷史上的幾大發明影響了整個世界與人類的發展:車輪,是一個讓我們加速移動的發明讓我們更快更便捷,但也讓我們失去了鍛煉自己的能力;印刷術,改變了信息存儲與傳遞,在現代我們開始把記憶的能力交給了硬盤;電,讓人類客服了白天與黑夜,同時,人類生活的自然規律漸漸被打破。在現代社會,人越來越多的把原本屬于人類本身的能力交給了機器,文化發展與現代發明深深的改變并影響了我們。我們作為成人怎么做可以在這個充斥著電子產品的世界保持平衡?
2013年“電子游戲癮癥”被列入精神障礙統計手冊,兒童的抑郁癥和自殺的發生率增長率越來越高,這可以說是發生在家門口的“世界大戰”,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
1. 他們得不到認可,沒有成就感
2. 在家里找不到歸屬感
3. 不能夠獨立自主,無法進行自我管理
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上面三點得不到滿足,就只能在虛擬的世界中去尋找,或者選擇逃避,嚴重者甚至厭世輕生。
如果說育兒有風險,入行需謹慎的話,那么這里有三個低風險育兒的要素提供給大家參考:
1. 家庭的支持
2. 現實生活中的好朋友
3. 保證一定的處于自然中的時間
換個角度看健康
正在上映的《奇異博士》中,男主Stephen Strange醫生遭遇車禍后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雙手的正常功能,絕望的他在身體層面遍尋其因而不得解。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生病,究其原因時總會用“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這句老話來安慰自己。其實,很多疾病都跟心理因素有關,而跟飲食無關。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現在很多疾病并不是醫學范疇內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現在大多數疾病的發病都跟心理有關系,如果病人心理有一些壓力,那么他的病情會惡化得更快。有研究表明,80%的疾病都跟心理有關系,心理因素在疾病發展和痊愈過程當中起到重大作用,歸根結底,這便是關于“人如何為自己負責,人如何獨立思考”的問題。
如何在E時代強大自己的內在心理獲取健康,有以下三個手段值得嘗試:
1. 勇氣:相信自己而不是取悅別人,跑步、打球、武術都是獲取勇氣的途徑
2. 自然: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允許大自然的力量進入你
3. 獨處:保持每天10分鐘的和自己在一起,可以進行冥想或打坐
加快的速度與丟失的耐心
“充電幾分鐘,通話幾小時”。E時代的電子產品更高更快更強,更新換代越來越迅猛,及時地就讓人們得到了即時的滿足,因此我們的腦內分泌大量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沖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欲,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因此便也與上癮有關。比如吸煙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癮者感到開心及興奮,電子產品也是同理,這種上癮讓我們的大腦開始偷懶,我們的意志消沉,整個人因此變得越來越懶,各方面的能力直接下降,比如,耐心。
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如果我們已經習慣了用對待電子產品的速度對待他們,那么無論如何,他們都是錯的、慢的、讓我們不滿足的。他們沒法迅速地按照我們的期待做出回應。如果機器出了故障嗎我們可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能修就修,不能就換。一個反思,如果是出了問題的是孩子呢?
育兒的日常與日常的育兒
現在許多高知家庭育兒的日常是專人專管,比如打掃衛生有阿姨,洗衣做飯有阿姨,那么孩子在家庭事務中的參與度是多少?有導師提到,她在某幼兒園指導做木工時,男孩子們只有在被她邀請的時候才會靠過來,自己不會主動參與。造成這一狀況也許因為在家庭中做事情的機會很少,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們現在育兒的重點導向過于智性。心手相連,孩子們的手和心都沒有被激活,只是生活在頭腦當中,表現出來的形式有十分強調自我、對周圍發生的事情不感興趣等。一個反思,如果日常生活中,成人是對生活本身,而不是這些電子設備,充滿關心和熱愛的話,孩子們會怎樣模仿?
包含風險的自由玩耍
青瓦學堂發布過一篇名為《沒有玩耍的童年》的譯文,波士頓大學心理學家彼得·葛雷教授在文中強調了孩子童年“玩耍”的重要性。華德福教育中的玩耍,更多指的是“自由玩耍”,而不是游戲。這二者最明顯的區別是在“規則”,自由玩耍不需要遵守沒有任何人既定的規則,每個參與玩耍的人都是具有發言權的一份子,這也就意味著,這種“創造-破壞-再創造”的玩耍包含著一定程度的風險,同樣,也過程創造了成為孩子們成年后不可或缺的想象力、創造力與責任感。
這里有一個比喻,恰如其分地形容了現在這個E時代--如果我們俯瞰整個地球,想象一下那些天上地下布滿的有形和無形的網絡信號線,可以看到一張密密麻麻的網,那么,是誰編織了這張遍布世界范圍之網?(意譯自英文World Wide Web萬維網)年幼的孩子沒有分辨幻象與現實的能力,因此電子游戲和電視暴力便成為了傷害他們的重要因素。我們人類的意識,是世界之網中被輸入的網址,我們每次輸入清晰的思維,會成為一個閃亮的光源,與其他的光形成鏈接的結點,成為平衡這個世界至關重要的因素。那樣,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便都有了意義。
本文整合了幾位老師所講,在這里非常感謝Clara老師、李辛老師、張俐老師、Elisabeth老師、Trudis老師、Maria老師等外國導師,以及郝冰老師和第二屆中國華德福幼教大會全體人員。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