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我過了二十五六多年,爸媽為我操了不少心,從大四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害怕我嫁不出去要給我介紹對象,到現在我還是沒能嫁出去,但似乎也得到了失去了一些。
前幾天讀了一篇文章,讓我怎么都不能忘,曾經的我們不知道為什么很反感相親,覺得功利?覺得尷尬?還是覺得不應該?不管怎么樣背逼著相親的日子里好像越來越覺得單身是一種罪過。
朋友小A正和我吐槽著最近幾次的相親“你說也奇怪,我也是見了很多人了,怎么反而更不清楚喜歡什么樣的了?”
小A前幾天密集的相親見了三個男生,最后都不了了之。我一邊做著手里的工作一邊說“你都不知道,我這個連正兒八經的戀愛都沒談過的人怎么知道?”
其實A的問題我也很多次問過自己,我喜歡什么樣的人,可是好像答案越來越模糊。
小A繼續說“你知道嗎?初戀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喜歡他什么?”鬼怎么知道,你初戀的時候我估計還在上小學呢!
我白了她一眼,“當然了,那時候你肯定覺得你們能天荒地老,感天動地!”
“嗯,是,所以不管有沒有回報,就是一股腦的想為他做什么!”
“那現在呢?”我抬起頭問
“現在,大概不會了!”
“為什么?”
“沒那個精力了!相了太多次,好像就更不愿意了。”
我一直不知道相親對于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是不是好的對的,可能也無所謂好與不好,有人相親終成眷屬,有人相親次次失敗,可總覺得一直相親看似好像高效的遇到符合這個符合那個的人,卻也在一點點耗干著我們那僅存的感情期望。
為什么初戀那么難忘,大概就在于在那段感情里你的不計后果,你的愛的濃度。
“人能給出的愛是有濃度的,初戀難忘的原因不就是你給出的愛的濃度越多,越往后走其實濃度是越淡的,我們的父輩基本都是和初戀結婚,所以出問題的概率很低,我想要的愛情雖然不一定捆綁結婚為前提。但也得是高質量的soulmate,表面上看交一個不公開的男朋友沒什么大不了,實際會消耗自己的感情,何必呢,這就像我想吃的是蘋果,沒有蘋果那我吃吃梨子,可能等蘋果來我身邊時,我吃梨子已經吃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