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這次要跟大家分享來自栩先生的一篇文章《我在工作最艱難的時候,都干了些什么?》
許多人工作多年,在今年才算第一次感受到了職場的殘酷。其實身在職場,從來就沒有什么真正的“舒適圈”。
所以,今天我準備和大家真誠地聊一聊,這些年里,在工作最難的時候,我都是怎么渡過的。
與很多人想的一帆風順恰恰相反,從剛剛離開大學工作實習開始,我?guī)缀蹙拖萑肓私^境。那時候的我,從來沒有想過進入社會、適應(yīng)工作是這么的難。
一開始的時候,我連復(fù)印機、傳真機都不知道怎么用。一點都不夸張,剛進入職場我接起電話都不知道該怎么說,也不知道何時才該掛斷。因為沒見過世面,我在這最細枝末節(jié)的事情上都需要一點一點去學習適應(yīng),而這中間又需要忍受多少次別人的白眼和自己犯錯后的臉紅啊。
其實,上面的這些東西,只要臉皮厚一點,多付出點努力,還是可以學習并且克服的。真正讓我感到難以為繼的,是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工作。
我并不是一個輕易服輸?shù)娜耍阅嵌螘r間幾乎是用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來工作,但很快我發(fā)現(xiàn):有些事情,不是你有夢想、敢拼命就能做成的,就像是長跑到筋疲力盡后,再怎么努力,你也跑不動了一樣。我至今仍記得,當有一天我再次因完不成任務(wù)而被領(lǐng)導訓的狗血淋頭的時候,我第一次感到,我在這家公司只剩下兩條路:要么走,要么留。要走不容易,剛參加工作哪有底氣辭職換公司啊。留下來更難,因為這意味著你需要克服困難,把之前沒干好的事情干好。那段時間里,我每天都在反思,都在考慮。
最后的最后,我選了第三條路:既要留下來,還要隨時有能走的底氣。
我看了很多書,嘗試著去分析自己的所有優(yōu)缺點,去定下目標,然后采取行動。我模仿國家五年規(guī)劃,為自己制定了一份沒有任何廢話的“第一個五年規(guī)劃”。并鄭重地寫下了八個字的心法:封存自己,一路NB。
這句話真實地代表了我當年身處谷底之時,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的自我改變的力量。
所謂封存自己,指的是自律,是集中注意力,不再輕易被情緒、外在的誘惑、他人的評價所干擾,要堅定信念去追求目標。
所謂一路NB,其實來自一句經(jīng)典名言:
不要寄希望于生活讓你舒適,而是要成為一個更強大的人。
首先我選定了我的目標和原則:既要留下來、也要具備隨時離開的底氣。
這個原則一直指導著我的職場生涯。
然后我用了很長的時間,非常深入和認真地對自己進行了剖析,制定了具體的計劃。
這兩件事,從思維層面上,改變了我對于職場的認知和我對工作的定位。
在這個基礎(chǔ)上,我又定下并完成了很多細化的目標,比如看書、參加培訓、固定加班、匯編學習政策文件、找人交流等等。而這些屬于“內(nèi)功”和“招式”的層面。
有了思想的指導,又有了具體的行動計劃,那段時間里我全力以赴,在各方面嘗試突破。所做的主要的事和最重要的體會,總結(jié)起來有四條。
第一,沒事多搞搞總結(jié)
比如我?guī)缀趺砍袚豁棇m椆ぷ鳎蛘呙窟^一段時間都會自己做個總結(jié),看看哪些方面做好了,哪些方面做的不好,哪些方面還有改進提升的空間,哪些方面可以技術(shù)性選擇放棄等,這既可以幫助更好地掌握工作訣竅,也能讓自己更充分地認識自己到底適合什么,能做什么。
事實上,工作里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可以總結(jié)出很多經(jīng)驗的,這有點像讀書的時候刷題,不做總結(jié)的人,這次做對了這道題,下一次換個樣子、改個數(shù)字,就做不來了。而那些學霸們,則一定是善于高效總結(jié)的人。
第二,做事要帶著目標帶著心
我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可能都只能接觸邊緣性、輔助性工作,也就是雜事,但每一個人對待雜事的不同態(tài)度,做雜事的時候不同方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試用期后的工作表現(xiàn),換句話說,你心里得有一個小算盤,明白做怎樣的事情、怎樣去做事情,才能讓自己盡快擺脫菜鳥身份。
比如,一個很簡單的事:幫領(lǐng)導訂一張機票。一般人可能就隨便看一下機票情況,然后網(wǎng)絡(luò)預(yù)訂,然后告知領(lǐng)導航班號和時間就算完了。
還有一種人,會想的多一點,看下航空公司、抵達時間、費用等,綜合各種情況訂一張票,并告知領(lǐng)導為什么要選擇這趟航班。
第三,年輕別怕折騰
指的是不怕多做一點,不怕多想一點,更別怕多嘗試一點。一項再難的工作,等你上手之后,很多時候就變成了熟練工。你就像是一個勤勞的建筑工人,每天都在砌墻抹灰,但做的再多,也不可能讓自己成為建筑師。你需要不斷去嘗試新的突破,去看看自己的潛力都有多少。
你看很多名人的傳記會發(fā)現(xiàn),成功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很多事情,你嘗試了不一定就能有所成就,但不去嘗試,則一點機會都沒有。
第四,永遠保持適度危機,做好重新出發(fā)的準備
初入職場時的那種危機感,即使已經(jīng)工作十年了,仍然伴隨著我,無數(shù)次地提醒著我:既然身處職場,就不要掩耳盜鈴,一葉障目。永遠要有清醒地認識,沒有一家公司能讓你干到退休。
所以到現(xiàn)在每年初我仍然會更新簡歷,適時參加一些面試,及時知道現(xiàn)在自己的市場價值,并根據(jù)市場的變化及時做出調(diào)整,這種適度的危機意識,促使著我不斷地去學習新東西、去思考新問題,去如饑似渴地想辦法打開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格局。學會和危機感做朋友,讓適度的危機感幫助你在沒有遇到困難的時候,能提前想到困難、看到困難。讓你在不想做事的時候,逼著自己多少去做點實事。這不是讓你焦慮,恰恰相反,這才是讓你在困難面前擺脫焦慮的最好方法。
回到當初我制定的那個目標,我在向著這四個大目標踏步前進的過程中,所學到的和收獲的東西,已經(jīng)遠遠大于了最初的預(yù)期,更幫助我遠離了職場淘汰的危險懸崖。面對日常繁重工作乃至行業(yè)萎縮、企業(yè)裁員的壓力,我知道大家都感到職場很艱難,甚至有很多人不愿意聽到這樣的消息,也不愿意去直面這樣的問題。
但不是你選擇鴕鳥策略,這些東西就不存在了。職場艱難的時刻,并非那么可怕。最怕的是對危機缺乏敏感,在身處低谷時感到迷茫和空虛。所以,與其遇到困難才自怨自艾,不如主動去擁抱變化。
最后,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
沒有誰能夠提前幾年就把未來的人生全部想透徹、想清楚。學會在真正的困難來臨前,就給自己一些目標和要求,有一個大致方向,就可以去干了。邊干邊總結(jié)經(jīng)驗,調(diào)整思路,甚至可以重新規(guī)劃路線。擁抱變化,就不會害怕變化;直面困境,就不會困于絕境。這就是思維迭代的力量,這更是時間和行動積累的力量。
好了,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里了。想要解決更多職場問題,歡迎繼續(xù)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