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
但它一直在那里,總會在那里。
迷失的人迷失了,
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遇見村上春樹的文字是從《挪威的森林》開始的,也是從那部電影開始。后來,我就去書店買了那本書,我反復從頭到尾看過三遍,有時看到書會隨手拿起翻開看一段。
看完《挪威的森林》,喜歡上了村上春樹的文字,連同他喜歡的作家一并喜歡了,這是我開始看文學類書籍的一個原因。村上的文字,有種和你面對面交流,是敞開心扉的那一種感覺。有時候,三言兩語間,講出了自己此前無法訴諸語言的話。他像我遠方的一個朋友,親切,柔軟。這是他的文字帶給我的感受。
此后,看了一些他看過的小說。讓我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是網絡與言情小說里不曾有的視野,那里也許罪惡、丑陋、絕望,但卻撼動我的心神。
《挪威的森林》幾乎寫完了我的青春的感受,我看到了另外的生活方式。看他的小說,我幾乎會有啟發式的想法,盡管有些幼稚,但卻是迄今唯一給我啟發式的作者。
《挪威的森林》是以渡邊徹,即“我”為視角展開。渡邊徹的好友木月以死亡的方式離開他,渡邊為了擺脫一種模糊的感覺來到東京。在那里,他重新遇見木月的女友,遇見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女孩——綠子。遇見了其他各色的人。這和我們的青春一樣,不斷地相逢,失去,往往來不及好好告別,再也沒有相逢。
小說里有迷茫,有青春的許多情緒和離別的感傷。渡邊徹像我的一部分,我像他的一部分。書的前言:獻給無數的忌日。我想這就是成長,它是不斷失去、舍去、埋葬、最終遺忘的過程。如渡邊徹與他們的不斷的相逢,離別,最后在某一瞬間連自己身處何處都忘記了。但終究我們會找到,在不完整的容器里,盛放著的這些記憶。
當你看清這一世的風月塵土, 你是否還會執著追隨?
每日在歲月里穿行,不正是為了用愛去沉淀更多的美好嗎?
讓我們放下對結果的執念,收獲那份追尋的屬于自己的森林吧。
天空中沒有鳥的影蹤,而我已經飛過。
輕舒倩手,擁抱天地,收獲我們自己的那份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