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一講)學習總結:
劉老師智慧地用數據公式形象地剖析:LxS=C(即學習×改變=力量\能量)。通過學習,在家庭里學會從啰嗦到不啰嗦;從不會贊美到會贊美;從辨解到不辨解,沉默等。這就是學習,改變,成長的過程。通過幾個故事全面作了解析:
故事1:一棟樓著火,幾個巴西球隊隊員,趕往進場救火,只有唯一的岀口卻封閉,無法救援,看見有個抱著幾個月嬰兒的婦女,將嬰兒拋下,這時一個2米多高的守球員站出來,接住孩子,后面由于守球員拋球的慣性又將孩子拋出幾米之外的故事的啟示:人會活出習慣的模式,而不是正確的模式。
故事2:馬云成功的故事:他的好習慣助他成功,但是他持續的成功是因為經常打破了過去不好的習慣。
游戲1:五指合掌的游戲。也說明人容易停在過去的習慣。
游戲2:交叉手指打開的游戲。又說明舊習慣得到舊結果。改變一個舊習慣,得到一個新結果。想要得到新的結果,必須改變舊的模式。但是改變是痛苦的。人很多的模式就是因為改變是痛苦的,所以不愿意改變自己,只想改變別人。那些不愿意改變自己的人,就是自私的。今天不是要改變別人,是改變自己,我要改變自己。如果自己不改變,只想改變別人,勢必家有戰爭,社會有戰爭,國家有戰爭。
故事3:“溫水煮青蛙”的故事
說明人很容易呆在舒適區:熟悉,安全,快樂,簡單,喜歡待在這樣的舒適區里的人很多,所以機會少,競爭激烈。
危機區:陌生難受,討厭危險疲勞,這樣的人很少,但如果愿意主動讓自己在危機區的人,容易把握機會。
想得到好的結果,需要進入危機區挑戰。人只有不斷走出舒適區,挑戰危機區,才能成為偉大的人。
故事4:《跳鱷魚池選國王》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時你要懂感恩每一個推我們進入危機區的人,在危機區能夠激發人的潛能,讓人成長。
那些給你壓力,給你機會,給你鼓勵的人,就是你身邊的貴人,感恩,感謝他。學會主動挑戰:
1.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叫突破。但現大多數人的不好習慣:從眾。我們要敢做:給孩子定規則。做不敢做但正確的事,不僅突破了自己,也能幫助孩子突破,獲得新的能力。
2.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叫改變。
為維護家庭夫妻,親子關系,學會贊美,認同,正面溫柔地表達,學會多說:對不起,我愛你,謝謝你,感恩你,多擁抱家人。男人是視覺動物,學會“撒嬌",學會3“妖"女人就是上得天堂,下得廚房,女人在外是貴婦,在家是主婦 。只有這些都修到位了,才能開始進入談孩子的學習。
? 那么孩子優秀的標準是什么呢 ?
? ? ? 1.德才兼備:上品之人,特點? :有格局,最好選用。
? ? ? 2.有德無才:次品之人,特點 :? 可培養,塑造后選用。
? ? ? 3.有才無德:危險品,特點? :? 本事大,但危險,無人選用。
? ? ? 4.無才無德 :低品之人,特點:最低層人才選用。
杯子加石頭等物的體驗:當杯子先加大石頭,碎石,細砂,滿水,不會溢出,而顛倒加入順序,先加水,加碎石,加細沙,加大石頭,之后水卻溢出的原理。說明大石頭是基礎(根基),10年,20年,30年,甚至百年,千年根骨不變的先行教育(即德行教育),人做正了,才自然來,那么德行教育來自哪里呢?是家庭,而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弟子規中說《行有余力則學文》,德行到位,才來培養孩子的整體學習動力和能力。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人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目標,需要有不同的正確價值觀的引領。
《讓孩子愛上學習》(第二講)
學習總結:
? ? ? ? 孩子不愛學習主要有幾方面因素:
? ? ? ? 1.把握孩子學習的本質:動力和能力。那么動力和能力哪個更重要呢?當一個人動力足夠強大,可以彌補能力的不足。那么孩子有馬虎,注意不集中,厭學等等行為現象的本質,都是動力和能力不足的表現。
故事1:張三(警察)能力強,李四(小偷)動力強。他們是同學,在學校里張三跑步一直比李四強。所以后來張三考進了警校而李四卻當了小偷老大。有一天他們狹路相逢張三追捕李四,反被李四逃脫。逃回住所,李四對手下人說:“老子剛剛遇到張三了,差點被他抓住,我如果被抓住,要坐幾年牢,而張三追上我,只是獲得500元獎金,所以我拼命跑。這個故事純屬虛構但它說明了一個道理:李四的動力比張三的能力強,才躲此一結。所以往往有時候動力是可以彌補能力的不足。
? ? ? 2、生理屬性:追求快樂,逃避痛苦。
基本原理:趨利避害。
如生活中,孩子不做作業會有個痛苦后果,怕被父母打,怕被學校老師批評,所以會選擇趨利避害。
舉例:孩子選擇課程體驗:
①當體育和語文課二者選擇,多數會選擇體育,因為體育課更容易找到快樂。
②當語文和數學二者選擇,會兩害相權,取其輕。
③當數學和電腦二者選擇,會兩利相權,取其重。
同時,生理層面:人有感受遞減法則,同樣的事情經歷次數越多,感受越輕。像打孩子屁股一樣,打到后來不管用了。打的方法偶爾可以使用,但長期使用就會失效。
? ? ? ? 學習是中性的。通過學習,找到快樂,學會玩與學結合,組織形式吸引,快樂學習。那么,當孩子達成目標,給孩子獎勵是屬附加快樂,但獎勵的標物是孩子想要的。但這種快樂也是感受,快樂也會遞減。所以,教育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最終是引領孩子找到為自己學習的動力!把孩子引領到更高層面,從心理層面激發動力。就像幼兒園獎小紅花,代表榮譽,給孩子心理力量。讓孩子從心理層面對學習的認知和自己個人認知。人必須學會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才有資格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并在向困難發起挑戰,煎熬的過程中,養成我們頑強的意志,堅韌的品質!當如果作為家長的我們自己能量高度不夠,可以找更高能量的老師引領,學會借力!同時告訴孩子讀大學可以拉伸格局,提升視野,改變圈子。
故事1:北大畢業的大學生,下海賣豬肉,并創土豬品牌為上市公司。
故事2:馬云3考大學,第一次考1分,第二次19分,第三次考上大學,擴大人脈圈,拉升格局,走出去,打破過去的習慣,持續成功的故事。
故事3:俞敏洪大學沒有考上說不再上學了,父親尊重她的選擇,后來父親讓他下田體驗農民生活的辛苦,體驗后的她決定重返學校,后考入大學,創業成為“新東方教育“品牌。?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些人的成功,告訴我們要培養孩子吃苦能力,抗挫折能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那么,讀大學可以開拓眼界,結交高層人脈圈!
總結,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學習不是萬能的,不學習也是萬萬不能的。讀大學不是萬能的,不讀大學也是萬萬不能的!銘記劉老師說的:孩子與父母共同成長,方能成就幸福家庭!
《讓孩子愛上學習》(第三講)
? ? ? ? 學習總結:智慧打開,方法就多。不怕問題存在,怕沒方向。
1、自我認知,評價自我價值,用1-100分值分析評價:①自我價值評價低于50分的,證明是自我價值低,這些孩子會用一些具體行為表現出:抽煙,談戀愛,紋身,染發等行為想讓家長來關注他,他還會自暴自棄,如談戀愛:找女朋友,證明他自己的強大,拒絕交流,說話帶刺。若家長表揚他,他還會不信任,質疑家長,他會產生自我防御,解釋自己,推御責任,不接受表揚和批評。
②、自我價值評價分值50分以上的:會順從,接受家長的意見。
③自我價值評分80分以上:屬高自我價值,追求更完美的結果,可以自我完善,哪怕考試丟失2分,他都會想辦法下次考試把這2分給奪回來。
其實,自我價值,依附于他人的評價。
3歲之前:如學說話時期,10月嬰兒學走路時,鼓勵孩子勇敢再來一次,是引導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最佳時機。
現在多數家長的錯誤方式:語言打擊,打壓孩子:你怎么那么笨,那么得死不要好等等話語的攻擊。
正確方式:讓孩子有動力再勇敢來一次。3一5歲是建立人生自我價值的最高點。
要用欣賞和鼓勵的眼光,認同孩子,給予孩子力量。
三種方式對自我價值的極大打擊:
①、家庭關系不健康:夫妻的關系不好。
②、溺愛一一寵物式教育
家長四個過度:過度保護,過度喂養,過度包辦,過度滿足。結果培養出的孩子,無能,無情,無德,無志。
③、挫愛一一七把刀:比較,嘮叨,罵,打,冤枉,諷刺,恐嚇。
3、七把刀教育帶來的后果:
吸引關注,抗爭(逆反),報復,自我放棄。
正確為式:尊重、理解孩子,才能打開孩子的心門。
回憶曾經因為自己無知和失敗教育,讓孩子處于低自我價值。后面因為自己學習改變,才又讓孩子重新提升自我價值。所以,父母有能量,孩子有力量,在孩子眼中,沒有好人壞人,只有是不是自己人。
4、做到外在行為八個一:
聽一聽,翹一翹,鼓一鼓,點一點,笑一笑,抱一抱,親一親,電一電。
游戲:觀察100元人民幣。啟示:今天你的關注點在哪里,你將注意力落在那里。
觀察角度不同,所看到和理解的,思維的角度就不同。所以學會換位思考,從對方角度去思維溝通。黃金溝通句式:你說的對(在你的角度是那樣的),我這樣理解你看可不可以?
劉老師幽默,風趣,動情,動眼的講述說明了:
與人交流,感覺,說話語氣,表情,要真實而溫柔,
學會用眼神傳遞正面表達。
劉老師剖析了負面觀念形成機制,講述關于巫婆,國王,公主3人不同的人性故事形象剖析家長的痛點。那么,對孩子的正確方式:
①.打破孩子內心的鏈條。我相信,我成長,我成功,我驕傲。
②外在的行為都是內在觀念導致的。
所以家長要學習改變的是學會欣賞,鼓勵,認同孩子,以提升孩子內心的自我價值感。
凡是每天都說“你錯了”的家庭,家里一般雞飛狗跳!
總之,以后的生活,堅決丟掉七把刀,多用八個一和黃金溝通語式,把孩子的內心力量拉動起來,我們的生活一定會驚喜連連!再次感恩遇見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