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我參加完永澄老師分身術訓練營第一講《覺察你的語言》后,觸動頗多,認知又被刷新。在此做些小小反思。
? ? ?我們每天靠語言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進行溝通交流,良好的語言幫助我們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大家都知道良好溝通的重要性。但往往我們有時候會順從小我的感受,不給予積極主動的回應,事情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語言背后的危害真的很大。
? ? ? 回顧下小我的五大喜好:
1.自我強化(我做不到。。。我沒辦法。。。我不能。。。最近好倒霉,你要是我,你也會這樣)
? ? 這些語句中我自己運用最多的可能就是:我沒辦法。對自己沒有信心,潛意識中覺得自己不能把事情做好。每次都這樣強化小我,終將會真的什么都做不好。以后應該多對自己說,我可以。哪怕這次真的做砸了,也是一種經歷,必定能從中吸取些經驗。試錯,是成長的上佳方式。
2.逃避責任(如果/要是。。。就。。。)
? ? ?呵呵。。。好像我又中招了。。。逃避責任,不敢直面現實,我是有多玻璃心啊,我的軟肋啊!喜歡幻想也算是逃避責任的一種表現吧。如果我上大學的時候好好利用時間學習新的技能,我現在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了。如果我在工作前期能好好充電,挑選一個好的行業,我現在就能做一份很好的工作了。這樣的小我跳出來會給自己營造一個我很容易就能擁有這樣美好結果的錯覺,只是我沒有做而已罷了。活在美好的幻想中,好舒適。小我一不小心又被養胖了哦。但這都是些假象,我應該更勇敢地去面對現實,戰勝小我,找到事情的本質原因。現在不優秀,那就好好讀書提升自己吧,讓自己一步步向優秀靠近,比如從感興趣的英語開始起步。
3.自我放棄 (我就是。。。)
? ?我一旦自我放棄后,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自我調節才能走出來。在低潮期里就是盡情地放縱小我,吃吃吃,刷刷劇。不看書,不學習,怎么舒適怎么來。但即使這么地順從小我,我內心也沒覺得快樂,可能身體覺得就這樣呆在舒適區里比較好吧。知道小我的存在后,我要刷劇的時候,先捫心自問,你真的要看電視嗎?看電視對你的成長有用嗎?看電視能鍛煉身體?還是能提高你的英語能力?如果不能,那就放棄吧。先把手頭重要的事情做好吧,先把時間投入到提升自己的能力中去吧。舒適的事情咱先放放。。。發現小我后,我會把它當成一個邪惡的自己,當成自己的敵人,它想做的事情我偏不讓它做,打敗一次就產生一次自豪感。幫幫噠!
4.推卸責任 (都怪。。。我沒有。。。要不是他。。。都是命啊)
? ?關于推卸責任這個點,有錯誤發生,我一般都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雖然不是每一次都能做到,但沒有其他幾點那么根深蒂固,可能也是自己不夠自信的緣故吧。但工作中遇到一些同事經常會有這種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常常是一種指責對方的態度,我是對的,就是因為你哪個點沒有做好才會造成現在的后果。這樣的溝通對解決問題起不到任何積極的作用,是個惡性的交流。如果更多的人知道分身術,或許我們的生活,工作環境會更和善,美好些吧,哈哈哈~~我遇到了,我是幸運的。
5.簡化思考(反正就這樣吧。。。/不就是。。。)
? ?老師說的很對,簡化思考帶來的結果是:人越來越笨。哈哈哈~~我就是越來越笨了,求賜藥,哈哈哈~~有時候和朋友微信聊天說事情的時候,聊著聊著我就發了一句:反正就這樣吧,差不多就是這樣了。以前我發送的時候知道這是自己偷懶的緣故,不想再細聊深究事情,所以想通過這樣的話語快點結束這件事情的討論。通過分身術的學習,我知道原來是我的小我戰勝了資源的我,無意識地去說了這些話,我沒有積極主動的去做些良好的回應。上課前對于“積極主動”的理解很淺薄,以為只是行為習慣方面的積極主動。聽了兩節講課后,發現自己真的Too young too simple 。一些意識方面的積極主動更需要我們去訓練,最終形成一種思維模式。從本質上改變才能帶來更多積極主動的行為習慣,并能更好地長久保持。
? ? 老師說“語言是有構建作用的。把你整個人都構建出來。口吐蓮花,不要張嘴瞎說話。語言背后的危害很大。”其實語言就是我們所思所想的輸出表現,是我們的一張名片,讓它成為我們的一個強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