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是一個既可以彈單音,又可以演奏豐富和聲,有很強的表現力,在獨奏中也可以主旋律和伴奏同時演奏。彈吉他,我們要把和弦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絕大多數的演奏形式都是在和聲的基礎上進行的。
和弦編配與彈唱中變調夾的作用
我們繼續通過一首樸樹的《平凡之路》分析一下和弦的編配,這里會接觸到一個和弦走向的概念。
原曲是A調,這里選用G調和弦編配,變調夾夾第2品。你在彈唱這首歌時,可以不用夾變調夾,唱G調,整體比原調的音高低一點。變調夾是靈活運用的,一般彈唱譜需要使用變調夾時,都是根據歌曲原唱者的調來編配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音域來選擇。比如上面這首《平凡之路》,變調夾夾2品你彈唱發現唱不上去,就可以把變調夾拿去降低音高來唱,如果覺得太低了,你可以把變調夾移動到第3、4品,找到適合自己嗓音的調來彈唱。
原曲調在扒譜時候是要通過耳朵聽出來的。一般簡單一點是聽出歌曲某一個小片段的旋律,感覺出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系,也就是大概可以知道簡譜,然后通過吉他指板音階確定歌曲是什么調的。這是大部分人通過長期訓練可以做到的一個比較容易的方法,這個在其他文章中講到,這里不多作介紹。
G大調和弦
雖說原曲是A調的,但是我們打算用G調和弦編配,那么我們需要了解的還是G調的和弦。按照大調式“全全半全全全半“關系,G調的do-高音do的音階排列為,G全音A全音B半音C全音D全音E全音#F半音g,寫成常用的1-6級和弦分別是,G-Am-Bm-C-D-Em,7級和弦比較少用。看下圖G調和弦圖
必要要熟悉的就是三和弦的1-6級,7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在做好第一步之后,也是需要記憶和理解的,豐富自己的和弦儲備,更加有利于自己給歌曲編配和弦。
《平凡之路》前奏和聲分析
我們先看下圖開頭沒有歌詞的4個小節,很容易發現它是 Em-C-G-D 的一個循環使用,寫成和弦級數就是6415,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和弦走向。看它下面節奏型的使用,你用吉他彈出來,很明顯的感覺出一段很有旋律感的和聲,從形狀來看是一個倒V字型,也就是從 低-高-次低 的一個過程。這個與大家最熟悉的53231323是同一個原理,只不過和弦的撥弦順序不一樣,形成不同感覺的伴奏效果。
指定根音的和弦(轉位和弦與分割和弦)
指定根音
我們看有一個這樣的和弦,D/#F,和我們常用和弦有點不一樣。這是一個什么東西呢?這種就是指定根音的和弦。為什么要指定根音呢?因為需要使用和原本和弦不一樣的根音。我們知道D和弦的根音在4弦空弦,音名是D。D/#F就表示要把和弦根音變成#F,這個#F就是在6弦2品位置。所以,演奏這個和弦時,在按住D和弦的同時要用拇指按6弦2品。和弦后面加一個斜杠 (/),斜杠后加一個音名,表示指定和弦的根音為斜杠后面的音。
轉位和弦與分割和弦
除了D/#F,還會有D/G。前面一個用拇指按6弦2品,后面一個拇指按6弦3品,這兩個和弦有什么區別呢?都是D和弦后面加了一個斜杠指定根音。帶斜杠的和弦有兩種叫法,分別是轉位和弦與分割和弦。
轉位和弦,D/#F。D和弦的構成音是(D-#F-A),三個音分別是(根音-根音的三度音-根音的五度音),原本根音是彈第4弦空弦,音名是D,現在D后面加個斜杠,指定和弦的三音(#F)為根音,這種就是轉位和弦。
以根音為最低音的和弦叫原位和弦,如果以三音、五音或者七音為最低音的時候叫做,和弦轉位。三和弦除了根音以外,還有兩個音(三音和五音)因此它可以有兩個轉位,以三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一轉位”,以五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二轉位”。轉位和弦指定的根音是和弦內音。
分割和弦,D/G。這表示要以G為最低音,按住D和弦的同時拇指按住6弦3品。D是由(D-#F-A)構成,然而這個G不屬于這個和弦的音,當指定的根音是和弦外音時,就叫分割和弦。
由上可知D(D-#F-A)的第一轉位是D/#F,第二轉位是D/A,#F和A都是和弦內音,所以這兩個叫轉位和弦。D/G,指定的根音G,是和弦外音,叫分割和弦。
《平凡之路》彈唱部分和弦伴奏編配分析
從彈唱部分開始,看下圖紅色小數字。
第1小節,看簡譜是3、6、1 這三個音為主,可以配G調6級和弦Em(613),光是看這一小節,就配一個Em和弦就已經很合適了,彈唱起來也很和諧。如果把1,2小節連起來,就感覺有點怪,第2小節是一個音 mi(3),如果我們每一小節就配一個和弦,第1,2小節就是從Em-G,你用吉他彈一下,勉強可以聽,但是感覺很不夠味道。既然每小節配一個和弦效果很差,那我們就可以試著配2個和弦。
很多時候抒情的歌曲每小節可以配一個和弦,當歌曲比較激情,節奏比較快,更適合每小節配兩個和弦。快歌有更加強烈的節奏沖擊感,1小節兩個和弦更能充分體現歌曲的節奏。我們聽平凡之路這首歌,速度是比較快的,可以嘗試1小節配兩個和弦。
第1小節前2拍用Em和弦,后2拍是6123這4個音,可以是G和弦(135),或者C(461)。先試試Em-G,拿起吉他彈唱一下,是很和諧的,但是你發現接到第2小節就很不和諧了,試試這兩種走向,Em-G—Em(聽起來很生硬),或者Em-G-Bm(聽起來和前奏完全不是一個感覺)。
那么第一小節配Em-C,后半拍6123,C和弦是(461)構成,和弦里面有簡譜的音,可以使用。
第2小節,單獨一個音mi。接上第2小節的Em-C-G,這里用一個G和弦很適配。第二小節后面兩拍根據前奏的感覺它是有個和弦的,配G調5級D和弦。這樣從5級到下一個循環6級Em開始,銜接起來也很順暢。
這里用D/#F,主要是為了更好的連接和弦低音。和聲走向為Em-C-G-D/#F,本來D和弦是4弦空弦的根音,這樣和前面的和弦低音連接起來跳躍很大,所以這里用一個轉位的#F,這樣低音的連接聽起來就舒服很多了。
這首歌后面的其他小節都是 Em-C-G-D/#F(6415)的一個和聲走向,一直重復。
歌曲的高潮部分節奏型變成了掃弦,節奏感更加強烈。還是相同的和弦走向Em-C-G-D(6415),這里的掃弦以高音弦為主,用D和弦就可以,不需要用D/#F。從前面主歌使用分解和弦到副歌(高潮部分)使用掃弦,是感情從平緩到激烈的一個過程,很多歌曲中都會用到這個方法,前面分解后面掃弦推向高潮。
如何讓整首歌都用一個簡單的和聲走向
Em-C-G-D(6415),平凡之路整首歌都用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和聲走向,難道是作者寫了一首歌,然后所有的簡譜旋律剛剛好就對上了這樣一個和聲走向嗎?可能性非常小,從歌曲前奏鋪墊來看,作者創作步驟大致是這樣的。
1、先有了前奏一段和聲走向
2、然后在這個走向的框架內,創作歌曲
我們都說進行創作要放飛自我,無拘無束。在這樣一個簡單的和弦走向限制框架內,創作一首經典的歌曲,那是非常的厲害。對于我們大部分半路出家對音樂不那么透徹了解的吉他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創作方法。自己先寫下一個和弦走向,然后一邊彈唱,一邊創作,聽到感覺好的,就可以把簡譜記下來,一步一步寫成一首歌。努力加油,勢必學好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