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煮飯-
直到今天,外婆仍然過著“原始”的生活。我喜歡看外婆生火做飯。
她點火燃草,放入泥巴搭建的灶里,大火燒開水和米的混合物,煮得差不多了,就減慢放柴火的速度,小火燜飯。有時候,她順手往灶里丟一顆紅薯,烤熟了,拿鉗子掏出來,立即就能享用。
我曾試著幫外婆煮飯。我坐在灶前添柴火,只管把火燒得越來越旺。有時外婆突然喊:“不能再燒啦!火小一點。”我便手忙腳亂起來——這火如何說大就大,說小就小呢?真是恨不能舀一瓢水,把它澆滅了才好。
外婆這樣煮飯,至少煮了六十年。我想,她與這灶、火和食材,早已建立了某種默契。一旦她和它們失去了這種默契,就飯也糊了,菜也焦了。
我們習慣了用電飯鍋煮飯,量好米和水,還可以選擇要“標準”還是“香韌”。之后,人們便與這“水米混合物”完全失去了聯系,只等著“滴滴”幾聲,米飯便出鍋了,一切都是這么快捷。
我知道的一個人,他直到今天都還堅持用明火煮飯,煮飯時需要一直看著火。他說,自己煮的和電飯鍋煮的,味道完全不同。
做一頓飯,需要花費做一頓飯的時間。洗菜,擇菜,切菜,炒菜,一道工序也不能少。急不得,也快不了。
而今,人們常常只能吃快餐,不論在職場還是家庭,很多人拼命向前趕著,即使并沒有人在催促他們。很多人想做出膾炙人口的好產品、好項目,一邊又想著,一定要又快又多又好又省。可是,哪里有這么好的事?
每一件事,都有它原本的節奏。這節奏,不代表散漫,更不是低效,它就是原原本本,這件事應該花費的時間。
- 催促的游戲-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不被允許擁有這節奏。
我們被“控制者”的催促綁架,也害怕他們的評價,焦慮地往前趕。仿佛慢就是無能,快才是成功的標桿。
我曾經遇到過一位上司,每次他布置任務時,我問期限,他從不給出deadline(最后期限),只是說:“盡快。”于是,我每次都馬不停蹄地趕,期間他還會不斷催促,打亂我做事的節奏。而每一次“盡快”做完一件事,又會有新的“盡快”任務。
他偶爾也會給出deadline,但通常時限很短,說辭是“人有很大的潛力”。做完了才發現,給出的deadline并不是真實的,原來他故意把日期提前,以便更快完成。
這種催促的游戲,最后并沒有什么好結果。在一個項目中,因為趕進度,經費花完了,做出來的東西卻不合格,只好推倒重來。
催促的本意,是想工作更高效。然而,壓力過大的時候,人就亂了節奏和方寸,還會把焦慮傳染給別人,情緒負擔也是工作效率的一大阻力。
那么,我們喜歡這樣的生活嗎?恐怕不那么喜歡。
最近,網上流傳著匠人精神,人們對各種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人心生敬佩。其實,我們一直欣賞著不催促的人生。
我們既驚嘆于技藝爐火純青的演奏家,也羨慕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的學者,既欽佩大牛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也崇拜有人寫文章時妙筆生花。
可是它們哪一樣,不需要花費時間呢?
- 生命的節奏 -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心理學家格塞爾讓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練習爬樓梯。兄弟甲從出生后48周時開始練習,每天10分鐘。兄弟乙從出生后53周時開始練習爬樓梯。等到雙胞胎滿54周的時候,兄弟甲練習了七周,而兄弟乙只練習了兩周。結果,只練習兩周的雙胞胎兄弟的成績比練習七周的還要好。
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自己的“時間表”,如果學習的時間太早,學習效果也是事倍功半。而如果孩子的發展水平足夠,配合適當的學習,就能事半功倍。哪一種更加節省時間,顯而易見。
不要怪罪孩子不為別人考慮,不到一定的年紀,孩子缺乏“觀點采擇能力”,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覺得孩子只喜歡游戲,游戲是兒童的主導活動,孩子在游戲中發展動作,學習規則,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而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經歷“暴風驟雨”,充滿了矛盾,情緒體驗加深,所以看起來極不穩定。
幾乎所有人的生命,都經歷著相似的過程,既不能提早開始,也不能推遲結束。
我在想,別的事,能不能也拿出這種耐心來呢?
- 慢生活 -
一口米飯,倘若細細嚼上一會兒,就能嘗到香甜的滋味。走慢一點,或許會看到小狗在樹下酣眠。便利店買完東西,倘若不那么步履匆匆,還可以跟老板笑著說聲再見。
然而,我們常常錯過了這樣的機會。
以前我聽到“慢生活”這個詞的時候,腦中浮現的都是慵懶的下午,陽光,還有穿著棉布裙子的姑娘。我甚至覺得這個詞,有點矯情。
直到我被催促淹沒,我感覺到那種對快的追求,最后得到的不僅是慢,甚至全然是時間的浪費。因為沒有一件事是應了它原本的節奏,花費的所有時間,換來的只是淺嘗輒止和粗制濫造。在這時間里面的人,也不快樂。
這時,我才理解了慢生活的含義。
我理想中的慢生活,是做少一點的事,件件喜歡,盡心盡力。交少一點的朋友,每一個都真摯,惺惺相惜。如果我有了孩子,我要讓Ta自己慢慢吃飯,哪怕飯粒撒得滿地都是。將來我的父母老了,我要陪著他們慢慢走路,不讓他們著急。去下一個地方旅行的時候,我要在喜歡的地方多停留一會兒,腦子里裝下的,要比相機里多。
我理想中的生活,應該是放松而專注的,投入其中時,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忘記時間的生活,才是好生活。
看清楚每件事原本的節奏,順應而行。相信有一天,我們都可以理所當然地,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