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覺自己有個毛病,情緒病。以前在學習的時候喜歡聽歌,我又喜歡聽獨立音樂,一開始也沒覺得有啥,后來和對象一起學習的時候被指責我選的歌曲不適合學習。。
然后我就想著我以前的確有學習了一半去聽歌歌詞了。
再后來自己想了想,的確選的歌是玩情緒的。氛圍偏多。再后來又想了想原因,其實是自己情緒化特別嚴重。小時候學畫畫還記得喜歡用黑色,被老師吐槽大紅大黑野獸派的畫風。就是單純覺得爽。有情緒在。每次大作業的時候,前面啥都沒有做就在積攢焦慮的情緒,最后快來不及了,會看看動畫,然后就像打雞血了一樣,超常發揮。就是現在,也還是喜歡聽容易激動的歌,做題目也筆筆有神。
有時候想想,雖然轉行了,但自己依然會有很多小問題需要自己發現,就比如多愁善感,設計的時候多愁善感是好事,我們靈感會出現,恰恰沒有感情才最可怕,你會覺得不清楚還有什么有必要去畫。
很多同學那時候畫畫會創新不足,就是因為沒有想法,再善于臨摹也是沒有用的。
而現在發現做分析報告,學數學,刷題,靠的更多的是沒有情緒,保持冷靜。過多的情緒是進步的阻礙。甚至也不適合長時間堅持一個事。
從歌曲開始,也慢慢體會出了一些節奏平穩的歌會成為做題的助力,而不是聽變化多情緒多硬核類的歌。
最后這周開始,準備靜心寡欲。把計劃表排滿不要沒事望秋生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