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這條再熟悉不過的鄉村水泥路,它蜿蜒在小鎮的山腳下,與旁邊的小河為伴!走過了無數次,卻越來越覺得它那樣與眾不同!
暑假這段時間,常走這條路,自己不禁調侃:“大抵這路旁的小花小草也認得我們了吧!”每個黃昏,晚飯畢,我、孩子、孩子奶奶,有時候還會有孩子姑姑,我們總會習慣性地踏上這條小路,去感受炎夏酷暑間別樣的寧靜與清涼!
之所以選擇這條路,是因為它通往老公的姥姥家。這條路不夠平坦,有好大一段都是上坡,抱著孩子往上走時,總會氣喘吁吁,并且路面也許是不堪行人、車輛、牲畜天長日久的踩踏,露出了斑駁的老態,這一處坑坑洼洼,那一處石子密布,但這些絲毫都不能阻擋我們走向它的腳步。因為前面有姥姥、姥爺、有舅媽和小弟弟,還有二姨一家,這已經足夠了,況且路旁居住的鄉鄰總是那樣淳樸熱情,坐在自家門前的老人、小孩子見我們走過,投來的總是那熟悉、友善的目光,彼此早已不陌生,自然免不了打個招呼,甚或駐足拉個家常。咿呀學語的兒子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叫“爺爺”,走過時揮揮小手,以示親切!
到姥姥家的距離不遠,如若走得快,幾分鐘就走到了。翻過斜坡,便看見了那熟悉的房屋!中國式姥姥姥爺愛外孫,更愛重孫,相信祖國的大江南北在這點上如出一轍。遠遠的就看見了坐在屋前白發蒼蒼的姥姥、姥爺,姥爺的背駝得厲害,可目光卻明朗矍鑠,讓人心疼的是耳朵聽力老來就不大好了!所以要向他問好,就得靠近他些,聲音大些。姥姥臉上常漾著笑意,腿腳利落,走進走出,忙著拿凳子,搬椅子,招呼我們歇息。而勤勞能干的舅媽端茶遞水,待大家小憩一會兒后,就走進屋里拿出新鮮時令的瓜果來,享受大家“咔咔”的咀嚼聲。吹著悠悠的涼風,大人們談天說地,小孩子怡然自樂,好不愜意!
除了喜歡這條路上的人,至于這路上的風景因為天天走過,再熟悉不過了,一時間就變得麻木,甚而是不仁了。而就在今天,我卻有了不一樣的發現。
像往常一樣踏上這條路,不同的是今天遇到了兩個千里迢迢來此寫生的外地人。大人小孩出于好奇,都圍在其中一個的身后欣賞著他的畫作,大家都不約而同嘖嘖稱贊:“畫得真好!”
我仔細地觀察他的畫與眼前所見之景有何區別,結論是他畫的非常逼真,畫上我目光所及之處,那房屋、那石頭、那柴堆……不就直挺挺地立在我的面前嘛!我承認是我的眼睛出了問題,我的心靈出了問題。我辜負了它的美,它的靈韻,它的靜謐,它的溫馨,它的自然,我統統都漠視不見 。還是這些小花、小草、小鳥、小樹、這兩位寫生者卻捕捉到了靈感,我忽然更覺得這兒的純真,這兒的純美,讓心寧靜,讓人感動。
誰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