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儲夫婦被刺身亡,在后世看來,這是震天撼地的大事件,但在當年,起初卻沒引起多大關注。
費迪南大公是奧匈帝國皇儲,奧匈帝國皇帝的侄子。皇帝聽到費迪南的死訊,覺得不聽話的侄子總算掛了,心情復雜,難以言說。
很有諷刺意味的是,費迪南大公的政治理念和帝國皇帝不同。費迪南大公對帝國境內的斯拉夫人深表同情,甚至想給予他們更多的話語權,這讓老皇帝頗為煩惱。 現在皇儲死了,對老皇帝來說,似乎一切都變簡單了。
德國皇帝威廉三世聽到費迪南噩耗后,心情悲傷,費迪南是他的至交好友。威廉三世結束度假,匆匆回府。德皇有些傷感,但還沒想到這是挑起世界大戰的最佳時機。
俄國沙皇宣布哀悼三周,哀悼歸哀悼,他還沒想到要和德國奧匈翻臉。沙皇有自己的煩心事,他的獨生子扭傷了腳踝,扭傷使得血友病激活。沙皇為兒子的安危焦慮不安。
皇儲之死沒引起英國和法國的注意。英國正面臨愛爾蘭危機。法國就更妙了,法國正關注一樁桃色兇殺案,桃色兇殺太刺激了,法國沒空分心旁騖。
費迪南被刺的三個月前,傍晚時分,一位優雅女士走進巴黎《費加羅報》大樓,點名要見該報主編卡斯頓。接待人員說卡斯頓不在。這位女士又等了一個鐘頭。很顯然這位女士要比章太炎有耐心。章太炎等了一會兒等不到人,就失去耐心大鬧總統府,這位女士等了一個小時,人仍然很冷靜,沒大跳大叫。
沒大跳大叫,結果更糟。卡斯頓回來后,被告知說一位女士在等他。卡斯頓急忙有情,有好心人告訴卡斯頓,說這位女士是原法國總理,現任財務部長卡約的夫人亨麗特,而卡斯頓在報紙上連續攻擊卡約三個月之久,卡斯頓還在報紙上登出卡約發表了卡約13年前寫給情人——也就是現在的卡約夫人——的密信,暗指卡約牽涉不道德的政治交易。朋友勸卡斯頓不要接見卡約夫人。卡斯頓卻認為身為紳士,不能讓女士白等。
卡約夫人一見到卡斯頓,當即掏出手槍,這手槍是她剛買的,她的槍法也是剛學的。卡約夫人連開六槍,卡斯頓當即身亡。警察趕來后,要求卡約夫人做警察去警局。卡約夫人認為自己是名流女士,不能屈尊,堅持坐自己的車去。警察只得同意。
卡約聽說妻子闖了大禍,當即辭去職務,全身心為妻子辯護。卡約夫人的辯護律師也當真了得,提出一個情緒殺人的概念,說卡約夫人是女人,理所當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因此殺人無罪。法庭居然真就準了,無罪釋放。
情緒殺人,無罪釋放。這結局可真夠讓人情緒激蕩,恨不能無罪殺人的。藥家鑫撞人之后將受害人連捅八刀,殺人之后,律師稱其激情殺人,應該從輕量刑。藥家鑫沒有卡約夫人的好運氣,法院沒理激情殺人這個茬。
奧匈帝國皇儲被刺身亡,在全世界來看,算不上什么大事兒。皇儲被刺之前,十幾年間,被刺殺的各國領袖有美國總統,法國總統,墨西哥總統被刺殺的總理,有俄國總理,西班牙總理,希臘總理。
總統、總理都是現役,皇儲還只是個預備役,沒啥了不起。
沒人覺得費迪南之死將會引爆歐洲。
但它確確實實將會引爆歐洲。
歷史就是這么詭異。
一年前,在中國,宋教仁被刺身亡,引爆了二次革命、南北之戰。現如今,在歐洲,費迪南被刺身亡,將會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中國,宋教仁死后,拖延了好幾個月才爆發戰爭。在歐洲,拖的時間略短些,一個月。一個月后,戰爭爆發。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7月30日,沙皇俄國進行總動員。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歐洲這艘巨輪的前方,冰山的陰影呼之欲出。歐洲命運如何,真教人牽腸懸念。
有的政治家說,歐洲的燈滅了,我們這一代只能生活在黑暗中,再也見不到光明。
與政治家的悲觀態度相反,各國民眾面對戰爭卻陷入不可思議的狂喜中。
民眾不知道,戰爭會撕毀和平生活,帶來巨創和苦痛,不知道家人會傷筋斷骨,甚至失去生命。民眾只知道,戰爭終于打響了,政府終于不軟弱了,終于拿起武器教訓別國了。
民眾還不知道戰爭到底意味著什么,他們天真地歡呼萬歲,狂歡慶祝。
橫空而出的冰山掀著巨浪迎面撲來,這艘名叫歐洲的巨輪將會被刀鋒般的巨冰割傷。
受到重創的歐洲,將會在世界爭霸賽的舞臺上失去霸主地位。
但是,歐洲民眾對此一無所知。
1.血性藏鋒
《血性藏鋒》為長篇連載,點開作品后閱讀第一章,正文上下兩端有“全書目錄”、上一章和下一章的鏈接。
2.青蒼隨筆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