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人無數(shù)”不如名師指路
1、人到中年,抬頭就是天花板。
三個月前,華為清理35歲以上員工的消息引發(fā)網(wǎng)友對“35歲,職場生死線”話題的熱烈討論,35歲被認為是一個既尷尬又難跨越的坎。
公司正好那段時間在招聘一個品質(zhì)主管崗位,招聘快兩個月了,一直還沒有招到合適的人。我天天泡在各個招聘平臺搜簡歷,發(fā)廣告。老板明確指令。最大年齡不超過40歲,最好在35左右,30以下的不要??纯醋约海孟裨缫呀?jīng)超出35這條紅線了。看看頭上的天花板,暗自思量,自己也該“告老還鄉(xiāng)”了。
2、摸著石頭過河。
從簡單的建網(wǎng)站學(xué)習,到優(yōu)化。從微店、電商了解,到寫文案。從玩了一個公眾號,到自媒體,跌跌撞撞,懵里懵懂的,竟闖進了余老詩新媒體零基礎(chǔ)學(xué)寫作班。
本來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沒想到,進來一看,竟暗暗慶幸自己沒有晚來一步,原來這里才是我要找的“組織”!
跟著余老師學(xué)習新媒體寫作,從最基礎(chǔ)的知識開始,我也經(jīng)常私信給老師,請教公眾號如何定位和做內(nèi)容之類的問題。老師開始給了好多建議,比如老師說,如果做垂直細分領(lǐng)域,沒有專業(yè)知識,需要去大量學(xué)習,補充專業(yè)方面的知識。我說苦惱粉絲量不多,老師建議從做內(nèi)容上開始著手,慢慢聚焦。
3、高人指路
對于自媒體該做哪方面內(nèi)容,我還一直在搖擺不定,每天推送的文章,今天胡謅一篇情感八卦,明天模仿一篇毒雞湯。自我介紹規(guī)定一個月只能修改4次,基本上每月的4次都會被我全部用完,公眾號介紹改了一次又一次。
突然有一天,翻閱了余老師在簡書上的文章。越來越找到了點感覺了。于是自告奮勇,問老師能不能把他的文章轉(zhuǎn)摘到我的小號里,給自己定位,“學(xué)習寫作,分享寫作”,重點推廣余老師的寫作課程。沒想到,老師很痛快的便答應(yīng)了。我便開始了“拉虎皮做大旗”,竊喜總算讓別人知道我是干啥的了!
二、名師指路還須自己去悟
1、看多了眼花,想多了腦亂
余老師每堂課都講的深入淺出,每節(jié)課都聽的很明白,總是自我感覺良好。接著寫了兩三篇聽后感,好像還有點意思,閱讀量比我想象的要好??磥砗臀疫@樣的小白還不少,也喜歡看別人的分享,特別是自己總結(jié)提煉的一些所謂的干貨。
寫作研習社,起初小伙伴們每天都有人投稿,至少兩三篇,寫的體裁和主題各式各樣。看看小伙伴們寫的文章,羨慕之余更多的是焦慮和擔憂。打開簡書首頁和簡友圈,不知道該打開哪一篇讀。有種眼花繚亂感覺,腦子里本來想到了一句話構(gòu)思,也稍縱即逝了。
2、聽課照做,思考總結(jié)
后來,慢慢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跟小伙伴們交流了多了點,針對老師講的內(nèi)容,盡量運用到寫文章中去,該去注意哪些問題。一點一點去修正。
看到小伙伴們,有寫散文的,有寫小說的,還有詩歌的。
我也嘗試去寫了一篇小小說,寫出來,感覺四不像,讓一個小伙伴幫我先修改了下。他一條一條紅線劃出來,我被驚了一下。因為我的榆木腦子完全就不是那個思路。他一語中的,讓我恍然大悟。再看了看他寫的小說,處處透露著輕松感,趣味感。神轉(zhuǎn)折也運用的很好。
看著另一個小伙伴寫的小詩,非常優(yōu)美。有點蠢蠢欲動,但腦子里空白的可怕。搜索不到一個詞是和詩歌搭邊的。
想了一下,好像天生缺少那根弦,終于放棄了寫小說和詩歌的念頭。
又琢磨了一下,余老師的文章為什么閱讀量在4位數(shù),而我的僅僅有2位數(shù)。因為老師的東西有用啊!
終于想明白了,要寫有用的東西。讓別人覺得有用!
于是,圍繞有用,“寫作+寫作”,時下應(yīng)該是比較有用的,這個有用能有用多久,還不知道,還是先把眼前的“有用的”寫好吧。
三、打造自己的寫作個人品牌
余老師在“怎樣建立適合自己的寫作+模式”中講了五步法:
1、明確方向定位;
2、持續(xù)寫作輸出;
3、修正錯誤,彌補缺陷;
4、總結(jié)方法和規(guī)律;
5、形成一定的寫作特色。
寫作的核心是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體現(xiàn)和傳遞。
我偷偷問余老師請教,說我怕別人說,你自己都不會寫,還一直寫指導(dǎo)別人寫作。這話沒好意思在群里問,怕小伙伴們笑我。
后來又怕老師也笑我,就很誠懇的請教,說我換一個角度去談關(guān)于寫作,去分享,分享點有價值的思想和觀點給讀者。而不是去好為人師。是去分享,和大家一起去探討,共同學(xué)習。老師比較贊同我這個想法。
余老師的新作《成功簽約,我最想說的3點》,又一次堅定了我的方向和定位。
寫作+談寫作,在茫茫夜色中,仿佛終于遠遠的看到了,前方有一絲星星點點的亮光在閃爍著。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