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瘦面龐刻皺紋,凄楚目光開裂唇。
油茶半碗沁酸苦,粗手一雙撐乾坤。
二零一七年,冬月,廿七
關于《父親》:
作者簡介:
羅中立 (1948年一 )于一九七八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深造。《父親》一畫曾獲“中國青年美展”一等獎,其畫面具有一種悲劇性的震撼力,表現了生活在貧困中的老農形象,老農開裂的嘴唇、滿臉的皺紋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寫實的描繪,消除了觀賞者與作品之間的隔膜,畫家借此來對傳統文化和民族進行反思。
意義:
羅中立創作 《父親》,這個父親不僅是羅中立的父親,而且是全中國勞動人民的父親,《父親》是農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一個,是羅中立這代年輕人思考的結晶。
藝術:
《父親》一畫是在美國畫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畫的啟發下,采用照相寫實主義手法畫中國的一位普通的,貧困的,苦澀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老年農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臉上布滿了象溝壑,又如車轍似的皺紋,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帶著懇切的目光,象是在緬懷過去,又象是在期待未來,讓我們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視”。干裂、焦灼的嘴居似乎已被封于許久,僅剩一顆門牙的嘴里不知飽嘗過多少的酸、甜、苦、辣,猶如耙犁一般的破傷的大手捧著一個破了又被亞新鍋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細小毛孔里滲出的汗珠不知己滑落多少,稀疏口胡須,還有那象征眷悲劇色彩的苦命秏,都無不打上了他艱苦勞動,生活悲慘的烙印,站在這幅巨大的肖像畫面前,使人們感到了他身 上特有的煙葉味,感到他的肌膚在抖動,他的血液在奔流,叫人們思考,引起 社會的關注,激起廣大觀眾的共鳴而對 《父親》,使我們感到這是一個飽經滄桑,卻又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期待,有著樂觀精神和堅韌的奮斗力的普通老農民,在他身上匯集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的 百折不屈的創造力,這種強烈的視覺效果在觀眾的心中產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偉大的情感, 是憾人心魄的。正是羅中立亳不遮掩的把農民的“丑”真實的表現出來,才使得“父親”的形象更加真實信、有血有肉。